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国际  ->  文体娱乐  -> 正文文体娱乐

古人如何画万里长江?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0日 来源:光明日报
  长江万里图(中国画·局部) 翁万戈摹(传)元代王蒙   长江万里图(中国画·局部) 沈周(明代)   长江万里图(中国画·局部) 王翚(清代)   【知识链接】   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长江万里图》,是诸多传世“长江图”中一幅经典佳作。近日,收藏家、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向波士顿美术馆捐赠了这幅跟随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翁同龢旧藏,画作同时在波士顿美术馆展出。这幅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长达16米的山水画卷,再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画面大致可分为十一段,表现了长江沿途两岸景色。   古代画家受交通条件等限制,基本无法实现遍走长江,那么他们是如何画出《长江万里图》的?   翁万戈在其新作《莱溪居读王翚〈长江万里图〉》中这样解释道:“中国元、明、清山水画中,除有个别性的园林外,基本上并不写实,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大部分可以说是‘神游’,主要的地理根据在前人图画、文字叙述及个人部分的想象。”   古代画家受认识所限,所画《长江万里图》大都自四川省开始,一路向东,涉及南北岸风光景色。翁万戈提到,明代沈周虽好游,但多在太湖区的苏州(故乡)、无锡及常熟等地,南不过杭州,北不过扬州,西不过南京,所以他的《长江万里图》与王翚此卷同属于“神游”。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元代画家王蒙的《长江万里图》,与王翚画作比较,可发现情节大致相同。最值得注意之处为全画最后一段,大江流过无数碎石广滩,到了北岸有山、有港、有城,南岸有低坡小港之处江面架起一座长桥,由约二十舢船做底,上铺木板组成。王翚画中,对此特点十分注意,将此桥画成全部木制,有板有墩,且有曲折,直通北岸的栈道,适合山川的气派。沈周《长江万里图》最后部分,石滩后也有这座大桥,为十八艘平底船并排组成。以实际地理来看,这可能是滩多流急的西陵峡,极险的崆岭滩中,暗礁特多,有个称为“大珠”的石梁,把江分为南北两漕,今已炸除。翁万戈考证提出:“王蒙是否以传闻加以想象,画出这项大工程,沈周因之,而王翚更加以正式布置成为大江上最后的人工建设?”   中国古代画家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画家石涛曾云“搜尽奇峰打草稿”。现在,交通条件的提高使得人们可以游览到每一处河道港口、峰林山谷,自是另一种不同的心境和创作手段了。
N 编辑:张梭梭责任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