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国际  ->  生活时尚  -> 正文生活时尚

耳机时代,我们的听力如何安放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2日 来源: 健康齐鲁

  案例介绍:患者李×,女,28岁,因戴耳机玩游戏后突然失聪,来院就诊,到医院检查后,患者检验分贝已达到115分贝,属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听力已非常差,配助听器都几乎没有帮助。经询问得知患者听力一直没问题,只是用手机玩游戏后就出现了问题,大学毕业在家待业一年,几乎天天戴耳机玩游戏,医生表示患者突发性耳聋与不良的用耳习惯有直接关系,长期戴耳机很容易造成耳朵听力下降引起听力损失,分贝过高对耳蜗毛细胞也是有损伤的,通常情况下使用耳机听东西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是多年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听力问题越来越年轻化,多元化。其中,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就是听力下降的潜在杀手。在校园内外、公交车、地铁上经常会看到年轻人戴着耳机用随身听或手机收听英语、听音乐、打网络游戏,既可以避免外界声音的干扰,也不会影响他人,确实是一种优雅的精神享受。但使用耳机不当会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噪声性聋的严重危险性。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噪音性听力损失分为两类,一类是暂时性阈值上移,即听力损失是暂时的,常见于短暂的暴露于强噪音环境下,如在歌厅唱歌后出现的暂时性听力下降;另一类是永久性听力损失,常见于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下导致的听力损失,相比于暂时性阈值,第二种的危害更大,这种噪音性听力损失是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但形成就无办法通过医疗手段恢复听力[1]。有研究表明噪声性耳聋能减少人们的肢体运动和社会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诱发其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实在想不到戴耳机如此平常的事会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听觉产生的原理

  人耳朵最主要的功能是辨别声音,可感受到的声音千变万化,但只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和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时才能产生听觉。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最敏感的音频范围是1000—3000Hz。当声波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Hz时人耳是听不到的。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主要是收集声音,并把收集到的声波传到中耳,中耳鼓膜震动引起听骨链(锤骨、镫骨和砧骨)的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的耳蜗是感知声音的主要结构,耳蜗的基底膜上有一排排的毛细胞,毛细胞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送给大脑。当声波传到耳蜗时,可引起耳蜗内的淋巴液和耳蜗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就会动起来,这种运动将感受到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给听觉中枢,人们就产生了听觉[2]。

  耳机噪音对听力的危害

  有些青少年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还戴着耳机听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不自觉地把声音提高;有些人喜欢听摇滚音乐,追求刺激;还有些人在睡觉时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如果这样长期地使用耳塞式耳机,外耳道口被耳机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就有可能因过量的声音刺激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

  人耳对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可听强度和最大耐受强度,当声音强度达到最大可听阈时,刺激产生的不仅是听觉,而且有可能引起中耳鼓膜的不适或疼痛,甚至还会造成内耳的损伤。人的内耳大约有18 000个听觉细胞,特别容易受噪声影响,而且受损后不能再生[3]。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主要是长期在相同频率的声音刺激下,耳蜗血管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胞会因为供血供氧不足,进而产生新陈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毛细胞的损伤和脱落。严重的还会导致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会导致噪音性耳聋或听力下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必要的治疗,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害。

  如若听觉灵敏度受到了损害,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问题,同时还会伴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以及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声音会让听力受损呢?

  我们常用的电吹风声音就有100分贝,每天接触它的安全限值是15分钟;喇叭声音高达120分贝,只需9秒,就会让人难受;鞭炮炸响高达126~156分贝,3米开外,人们每天接触的限值约为7秒。

  耳机对听力的危害有多大?

  有医学资料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在85分贝的噪声中暴露不能超过8小时,每增加3分贝,听力损失的时间将减少一半。例如在88分贝环境中暴露4小时以上,就可能造成噪声性耳聋;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伤;使用耳机接近最大音量收听5分钟,听力就会受损。

  怎样才能科学使用耳机而不会伤害耳朵?

  1.戴耳机掌握“60原则”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内置耳机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2.注意使用耳机的环境

  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地铁、公交车里,为听清楚内容就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尤其是地铁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再戴上耳机紧紧地压在耳朵上,其对听毛细胞的损伤情况可想而知。听音乐时,不要过分追求音质效果,把低频音放得很大;在室内听音乐时应减少佩戴耳机。

  3.不建议睡觉时使用耳机

  在睡觉的时候戴耳机,很多人听着音乐时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关机,这样就使强大的或较轻的但具有持续性的声音长时间刺激耳朵,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和耳鸣。

  4.耳机有“沙沙声”时不宜佩戴

  耳机有沙沙声或只有一边有声音时,便不适合再使用该耳机,如果继续使用,长时间可能影响听力的不平衡。

  5.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

  耳机一般分为头戴式、耳挂式和入耳式三种。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基于这个道理,在家我们最好能选择头戴式的耳机,出门尽量戴耳挂式。但是不管使用什么耳机,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1个小时。

  总而言之,现代人经常佩戴耳机收听广播、听音乐、看视频、打网络游戏等,的确有加强学习、放松身心、陶冶心情的积极作用,但在公共场合又确实不适宜用外置喇叭听音乐,所以耳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它对我们听力造成的损伤也不容忽视。注意使用耳机的场合、正确合理使用,音量适当等,对于防止噪声性耳聋、保护听力至关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予以重视、身体力行,特别是爱时尚并喜欢在地铁听音乐、看电影的年轻朋友更应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如果发现听力突然下降耳鸣、耳聋、内耳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希望经常用耳机的年轻人可以关注听力健康,爱耳、护耳,在享美妙音乐的同时,能够安全使用耳机,健康听上几十年。

N 编辑:朱月琴责任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