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孝行200  -> 正文孝行200

关爱今天的老人  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十年,“孝行200”为700多位贫困、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与关爱,我们还在继续……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 来源: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张嘉丽)近日,“孝行200”栏目收到陈建海的一笔10000元爱心款,此次是他第五次向该栏目捐款,他已向“孝行200”捐赠50000元。回望过去,“孝行200”已走过整整十年。十年前,栏目创办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栏目能坚持多久。十年来,正是靠着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与贡献,栏目才得以走到今天。

   “孝行200”活动是2011年3月由文成县新闻中心发起的慈善、助残活动,旨在推行慈善理念,弘扬孝道文化。活动主要是每年征集一些爱心人士,结对60岁以上的孤寡、贫困、残疾老人,给每位老人送去200元钱(每位爱心人士可结对一名或多名贫困、残疾老人),让老人得到一点帮助的同时,也体会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截至目前,“孝行200”栏目共收到善款216982元钱。十年的时间里,活动开展了98次。共有700多位老人受助,并有60位受助者得到一次或多次回访。期间记者随着栏目走遍了全县12镇5乡,走过了200多个村子,看望孤寡、贫困、残疾老人达800多人次。

      数字的背后,充满着艰辛。“孝行200”栏目最早由新闻中心的记者胡晓亚负责,活动开展的第二年,胡晓亚由于工作调动,栏目便交到我的手上。当时栏目刚开展一年,交到我手中时爱心款仅剩下1200元钱。一位老人200元,剩余的钱只能走访6位老人。拿着这笔钱走访时印象非常深刻。那次我和同事走访的是桂山乡的几个村子。走访的时候我们一再强调只能看望6个老人,但是过程中,村里还是帮我们多联系了一位老人。走最后一位老人时已没钱,但是看着老人的眼神,同事什么也没说,凑了200元放在老人手里。这一站走得很心酸,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乎都没怎么说话。因为这一站走完,栏目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好在还有一个人年年为我们捐钱,他叫周建海。周建海是百丈漈镇人,是一名在杭州工作的散打教练,我刚进新闻中心的时候曾给他做过人物专访。周建海热心公益事业,2011年得知“孝行200”慈善活动,便积极响应。他每年出2000元钱结对10位老人,每年他还趁春节回乡时间看望老人,并为老人送去慰问品。周建海在加入“孝行200”活动的时候曾说,这个活动只要开展下去,在能力范围内,他愿意持续这个活动到自己80岁。如果他活不到80岁,便让老婆和儿子替他继续完成。

      但周建海当初结对的时候有个要求,就是结对对象只限他的家乡百丈漈。我们走访其他地方不会动用他的这笔钱。期间,周建海也一直在帮助我们宣传这个栏目。他说:每个人都会老,关爱老人也是关爱自己。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来。

      2012年,周建海的学生胡炜轩在得知教练每年捐款2000元,结对家乡10位贫困老人时,他表示,每年他也要结对文成6位老人。此后,每个月他从零花钱里节省100元钱,凑够1200元后便由周建海将钱汇入“孝行200”慈善账户。在谈到这位学生时,周建海说:“爱需要传播,爱会感染身边的人。当年一个13岁的孩子,他能把自己每个月零花钱省下来做公益,这种善举和爱心也令我非常感动。” 

      尽管有他们的资助,也偶有一些爱心人士的零星捐助,但对于这个栏目来说,还远远不够。为了能让栏目继续下去,此后,我开始四处募捐,得到了时任文成宣传部长刘金红的捐助,她向栏目送来了爱心款。原县人大常委会徐世征主任听说了此事,联系了文成各地商会,之后北京文成商会会长林姝宏、执行会长赵建忠以个人名义向我们栏目总共捐赠了8万元钱。得知这笔钱汇到账户的时候,我激动地浑身都颤抖起来,想到8万元可以帮助400位贫困老人,不能不激动。

      2015年的记者节上,时任县委书记汪驰得知这个栏目开展过程如此艰辛,会上,他亲自带头为栏目捐款,现场为“孝行200”栏目募集10382元爱心款。

      之后,在周建海的带动下,陈建海也加入到孝行200爱心人士队伍里来。陈建海在杭经商。他与周建海是同乡,又是朋友,得知周建海从2011年参与“孝行200”慈善活动,并每年为家乡的老人捐赠爱心款,他也深受感动。他说,作为一位文成人,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也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点儿贡献。之后,他每年向“孝行200”捐赠10000元。

      陈建海还表示,“孝行200”是一个推行慈善理念,弘扬孝道文化的活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老人的世界将变得美好起来。在此过程中,他尽自己的一份心,能换来老人的一份欣慰与微笑,他就觉得很值得。

      周建海带动的还有在上海工作的孙佳琳女士,全球万粉荟公益成员何建平先生,海宁雄风跆拳道俱乐部负责人张先生等。截至目前,周建海共向“孝行200”栏目捐赠22700元,胡炜轩捐赠10800元,陈建海捐赠50000元。“孝行200”共收到的20多万元的善款里,一半是由周建海发动起来的。

      除周建海和他发动的爱心人士外,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其中有郑碎珍、何正炎、胡建光、刘嘉乐、严泽熙、王宾洛,“你我同行”爱心志愿者团队,及一些不愿公布自己姓名的爱心人士等。他们有的是将善款送到新闻中心编辑部,有的在国外请人带钱回来,有的向慈善账户汇款,还有的是同记者一起,将爱心款直接送给老人。十年来,靠他们的支持,“孝行200”才能走到今天!

      为了管理好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款,将每一分钱都用在老人的身上,十年走访,我们不从“孝行200”爱心款里支出任何费用。为了做好监督工作,每收一笔善款和每走访一位老人,我们都在文成新闻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受助对象也必须是60岁以上的孤寡、贫困、残疾老人,虽然只有200元,但钱来之不易,不符要求,我们拒绝发放爱心款,尽量将这笔钱发到真正需要的老人手中。

      十年来,随着栏目,我和同事走遍了全县12镇5乡,走过了200多个村子,看望700多位孤寡、贫困、残疾老人,看到他们艰难的生活,看着他们孤单与贫困的身影,看到他们接过钱时喜悦的笑脸与激动的泪光,以及我们离去时老人孤独伫立的身影,有时我们也会流泪。

      2015年,走访过程中,黄坦镇云湖社区的一位老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云湖因当年建水库,许多村都成了孤村。尤其水库蓄水后,孤村三面或四面环水,交通中断百姓出行不便,只能坐船或划竹排出行。虽然政府曾组织村民下山脱贫,但由于部分村民没有经济能力迁移,仍住在村里。这些村民均年老体迈,由于出行不便,在孤岛上生活求医十分困难。

      当年,在渡船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黄坦镇龙湖村龙台背自然村看望慰问了82岁的王日荣老人。老人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平时脚疼得厉害时,走路都困难。因一个人住在孤岛上的村子里,上山的路都被草埋没了,老人担心我们找不到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到水边,坐在岸边等我们。交谈中,老人说,他的右手残疾,多年前曾被毛竹砸到过,脊椎断裂,肋骨也断了,左眼也被毛竹戳瞎了,经医治虽大难不死,却落下一身的毛病。老人还说,他养了三头牛,一年下来就靠低保金和卖牛的钱生活。可惜,台风来的时候,一头牛掉进水里淹死了,让他心疼不已。说话的时候,眼泪已在老人的眼眶里打转。当我们将慰问金递给老人时,他很无助地说:“有钱,也很难花出去,这里出行要坐船,买点盐都很困难。”听着,瞬间我们的眼泪流出来,决定为老人送些实际的物品。两个月后,我们和志愿者一起,带着米、油、盐、衣物等一些生活用品,为老人送去,爱心人士林炳良还为老人理了发。

      更令人伤感的是,走访期间,常常听到,先前我们走访的某位老人过世了。抗战老兵吴信权就是其中的一位。吴信权是周建海结对的对象,年年周建海都去看望他。在老人百岁生日之际,周建海原本打算为老人过生日的,在他由杭州回来的前一天,却突然得知,老人刚过世。听到这样的消息,总是令人伤感!

      尽管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尽管走访过程令人辛酸,但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栏目也一直倡导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栏目因办得比较贴近民心,2013年曾获温州市第七届“文明创建好新闻奖” 优秀栏目奖,为唯一一个获奖的县级媒体栏目。

      如今,栏目还在继续,十年来,我们借着这个栏目给700多位老人送去关爱,尽管我们知道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想将它一直开展下去,但关爱全县的贫困老人,仅凭一个单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这项活动,给我们提供建议与帮助,把这个爱心活动长久地开展下去,能够帮助更多的老人。

N 编辑:张嘉丽责任编辑:张嘉丽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