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乡镇  ->  周山畲族乡  -> 正文周山畲族乡

周山畲族乡人大:袅袅炊烟温暖畲乡老人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6日 来源:周山畲族乡

  文成新闻网讯 雷阿婆和丈夫相依为命,每到饭点,两位老人便犯了难:雷阿婆腿脚不便,雷阿公也已经年过八十,买菜做菜成为一大难题。好不容易烧好的一锅饭菜,老人也吃不完,夫妻俩常常是把剩菜热了又热,几道菜能吃好几顿。

  这样的情况在僻远的山乡并不少见。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纷纷前往外地打工,周山畲族乡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日渐稀少的不仅是屋顶的一缕缕炊烟,更是晚年生活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对于乡里老人面对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人大代表叶信海已经关注了很久。“老话说,‘民以食为天’,有时候去村民家里走访,看到老人家还吃着昨天晚上烧的饭菜,心里很不是滋味。”叶信海说道。抱着解决老人吃饭难题的想法,叶信海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到了晚饭时间,他常去空巢老人的家里走一走,看看老人吃的饭菜,和他们唠唠家常,询问老人的用餐需求。

  “我自己一个人住,炒一盘青菜也吃不掉,倒了又太可惜。”独居老人周阿婆惋惜道。

  “我对饭菜也没什么要求,只盼着生病的时候也能够有个人做饭,吃上口热乎的。”周大爷说道。

  叶信海将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提交了《关于周山畲族乡建设老年食堂的建议》。该提案引起了各位代表的强烈反响。“我们村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做子女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老人吃饭都是能应付一顿是一顿。”人大代表施金龙反馈道。乡人大对该问题给予充分重视,组织开展研讨交流会,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2019年,周山畲族乡的第一个老年食堂成立了。全村二十余名困难老人在这里吃上了“暖心饭”,“邻里情”也在一餐一饭中逐渐升温。四菜一汤不仅丰富了独居老人的伙食,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老人们在际下老年食堂用餐

  周山老年食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各位代表对老人“吃饭难”问题的关注,也早已化作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鞭策他们在为老助餐的路上持续发力。人大代表雷绍青提出,要解决全乡困难老人的用餐问题,一家老年食堂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周山畲族乡乡域面积狭长,村庄之间距离较远;另一方面,许多老人腿脚不便,一家老年食堂往往只能覆盖邻近村民的用餐需求。

  为了在全乡推广老年食堂,同时扩大每家老年食堂的辐射范围。乡人大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人大代表、村主职、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就扩大老年食堂展开讨论。大家集思广益,贡献出了对接公益组织加快筹办老年食堂、开通跑腿服务等“金点子”。

  此后的几年里,人大代表们积极与各部门、社会公益组织、乡爱心人士等对接,官垟、益群、际下村陆续建设起了老年食堂。目前,全乡已开放4家老年食堂,双新老年食堂也正在筹建中,届时全乡老年食堂预计将满足一百四十余人的用餐需求。同时,针对腿脚不便难以出门的老人,老年食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吃上热乎饭菜,更好地保障用餐老年人用餐“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为了让老人吃得暖心、吃得安心,人大代表施金龙带头组织起监督队伍,实地走访正在经营的老年食堂,详细考察食堂的卫生情况,查看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切实运用好监督职能守住安全底线,提高养老助餐服务质量和水平。

  “现在不仅能够顿顿吃上新鲜的饭菜,饭前还能量量血压。”雷阿公笑着说道。

  官垟村老年食堂每年都举办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去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同时,叶信海对接义诊队伍,依托老年食堂开展餐前义诊活动。接下来,周山畲族乡人大将继续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为老年食堂扩面提质增效,有效提升老人的归属感、幸福感,续写老年食堂“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篇章。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赵海镇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