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苗坐“飞的” 文成打造植树造林“空中补给线”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胡琳琳 朱伟 雷成 叶厉钦)近日,在文成层峦叠嶂的山林间,苗木搭乘“飞的”腾空而起,一条高效便捷的植树造林“空中补给线”应运而生。这是文成低空经济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又一次探索,当地无人机技术正以创新姿态,不断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黄坦镇前巷村,无人机操作员手持对讲机,与对面山间负责苗木装卸的工作人员密切沟通,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且精准地调整飞行路线。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工作人员也在争分夺秒,快速地为无人机装备苗木,整个过程人机配合默契十足,各个环节流畅有序,实现了无缝衔接。伴随着阵阵无人机的轰鸣声,只见无人机稳稳地悬吊着苗木,在山林间自由灵活地穿梭,从起飞到降落在指定地点,仅仅2分钟就顺利完成了苗木上山的“点对点”运输。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背后,正是无人机技术在发挥作用。

过去,苗木上山主要依赖人工搬运,一趟往返往往耗时数小时,效率极低。加之在偏远山林路况差,人工搬运困难重重,还面临诸多安全隐患。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工资成本更是高昂。如今,无人机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搬运效率提升数十倍的同时,单架无人机每小时作业成本仅为传统人工的三分之一。即使是最偏远的山头,无人机也能轻松飞越,实现苗木的精准投送。既节省了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人力成本资金花费。
“无人机一趟搬运的量,可差不多抵人工搬运三四趟来回的进度。而且用无人机搬运,可减少苗木碰撞,也会提升造林的成活率。”据县资规局绿化林业发展科科长傅俊杰介绍,今年文成县春季有将近9000亩的造林任务,需要30万株左右的苗木上山。目前已经完成500亩左右。考虑到实际情况,接下去,文成县将通过传统搬运和无人机搬运苗木结合的方式进行造林,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确保造林任务顺利完成。

事实上,无人机在文成的应用远不止于苗木运输。自去年以来,文成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挖掘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应用场景,加快低空经济创新应用、低空旅游等低空产业招引,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苗木运输上山、疫木下山、水库排查以及一些建筑物的排查,这些领域里面都可以用无人机。”文成县数发公司无人机飞行大队副队长叶海锋介绍说。
未来,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这项技术将从生产延伸至生活,为文成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勾勒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全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