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服务团助力“链”起杨梅全产业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胡琳琳 雷思涵 季向贤)近日,正值我县杨梅陆续上市的黄金时节,杨梅科创服务团抢抓农时,深入珊溪镇、百丈漈镇的杨梅种植基地,以专业视角为杨梅全产业链发展把脉支招。

踏入位于珊溪镇的文成望湖专业合作社的杨梅种植基地大棚,浓郁的果香迎面袭来。放眼望去,繁茂的杨梅树枝叶交错,枝头沉甸甸地挂满了成簇已然红透的杨梅。“今年最早一批杨梅比去年提前了二十多天成熟!”合作社负责人吴士荣满脸欣喜地介绍道。而这份“早熟密码”便是得益于服务团全方面的帮助。
“这个品种就是省专家队梁森苗老师引过来的,是文成上市最早的杨梅早佳品种,今年卖80元一斤。种植技术方面,包括品种的选育、疏枝疏果以及覆膜,都是专家推荐过来的。覆膜是促早的一个重要环节。覆了膜,棚盖了以后,能大大地提早杨梅成熟时间,也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吴士荣说。
据了解,该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而来,不仅成熟时间早,可以抢“鲜”占据市场先机,其果肉质地相对较硬,方便运输与保存,让这份来自文成的甜蜜能够“走”得更远。在口味上,更是酸甜恰到好处,堪称杨梅中的佳品。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文成杨梅科创服务团团长梁森苗介绍:“这个品种因为很会挂果,在疏花疏果上面要下点功夫,以保证果子能够达到市场供应期要求的品质。这个品种16克左右的杨梅基本上在促早大棚基地要卖到80元一斤,是平常文成杨梅价格的至少两倍,所以农户也得到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中,科创服务团还架起跨省交流桥梁,邀请了湖南靖州县的杨梅种植户前来交流经验。靖州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胡晓金直言,文成的这些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技术交流的热度未减,服务团专家一行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文成县百丈漈镇的啊锋家庭农场。大棚内,专家们穿梭在杨梅树间,仔细检查每一根枝条上的果实生长情况。并指导工作人员摘除小果、裂果和次果,确保留下的果实能够充分吸收养分。记者了解到,这里不仅是杨梅种植基地,更是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的杨梅设施延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

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院长邹文武介绍:“我们跟浙江省农科院合作,主要目标是在文成把杨梅延后栽培的技术熟化,然后进行推广。这个项目立项了两年,从去年的经验来看,延后效果比较明显。去年延后时间大概是8到15天,基本上能够在7月尾到8月初上市,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设施延后栽培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啊锋家庭农场负责人叶锋深有体会:“专家来帮忙之后,完全改变了杨梅成熟的情况,设施延迟的效果明显。我去年就做成标准型的内外遮阴,本身延迟上市的价格就高了,专家还帮助我们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从促早到延后,文成杨梅科创服务团以“时间差”破局,依托当地海拔高差、昼夜温差的天然优势,构建起完整的产期调控体系。梁森苗介绍,通过大棚促早栽培技术,文成杨梅可在5月上、中旬上市;借助设施延后栽培技术,有望成为全省下市最晚的杨梅产区,与其他产地实现错峰上市,价格优势明显,平均价格高出30%以上。目前,在珊溪、黄坦、百丈漈、南田等乡镇已建立起示范样板基地,技术推广工作正稳步推进。
回顾文成杨梅产业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梁森苗告诉记者,过去受凋萎病影响,杨梅种植面积有所缩减。在科创服务团的努力下,这一难题基本得到解决,产业发展重回正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作为浙江省十大杨梅主产区之一,文成杨梅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目前主要以批发销售为主,对此,梁森苗有着清晰的规划。
梁森苗表示,下一步将利用创新服务的存在优势,以及文成的山水资源等优势,从文成杨梅的物流保鲜、果汁加工、浸泡酒及杨梅白兰地加工等方面着手,深化文成杨梅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