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智造” 破茧成蝶 文成 “新旧动能” 绘就共富新图景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毛慧楠 陈秀秀 郑坚坚 朱伟 陈经友 雷成)近年来,文成正以“智造”为笔、产业升级为墨,在浙南山区青山叠翠间绘就共富新画卷。2025年,是中星钢管机械有限公司扎根文成的第20个年头,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智能成型设备,产品远销20余国,已成为山区制造业转型的标杆。与此同时,总投资超12亿元的10家企业在文成集中投产,进一步推动文成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迈向“智”造升级,文成正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擎,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星钢管自入驻文成以来,便与文成发展深度绑定。其主营的智能全自动冷轧管机技术如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实现航空航天精密管材、核电特种管道等高端领域的进口替代。在韩国市场,其产品占有率超90%,“文成智造”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近三年,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30%,成为文成生态工业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

这份亮眼成绩,既源于中星钢管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更离不开文成政府部门全方位的支持。在税收政策上,当地政府为中星钢管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极大减轻了企业研发负担,让企业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攻关,年均研发投入超营收8%。在研发资源扶持方面,2015年,中星钢管成为我县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经政府牵线搭桥,企业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公司科技人员占比达职工总数20%。此外,文成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助力中星钢管与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建立产学研平台,双方合作攻克了“互联网+ 智能全自动冷轧管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课题,有效改善了国内冷轧管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获得316项实用新型专利。
浙江中星钢管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益文表示:“我们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研发投入,更离不开技术骨干团队的努力。例如博士后工作站在我们这共同研发设备上关键性的零部件,跟学校合作研发新产品等。”

依托山区生态和土地资源优势,文成经开区聚焦“智能制造+ 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以百丈漈、巨屿、黄坦园区为核心,精准招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25年,浙江新成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落户黄坦生态产业园。该企业专注汽车升降器设计生产,在汽车玻璃升降器制造领域实力强劲,通过多项权威认证,产品远销海外。
浙江新成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销售代表冯嘉烁告诉记者,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服务两个方面。公司车间有将近1500个左右的模具,能够做到在生产车间快速地切换,保证了相比于同行更快的交货速度。公司落户黄坦工业园区用地享受的补贴政策更好,这让他们的产品更有优势,利润空间更大。

随着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文成经开区的“磁吸效应”日益凸显。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在此协同发展,产业高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发展也为当地百姓带来红利,不少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浙江新成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林丽钗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离家更近,方便照顾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另一方面,是文成近年来发展迅速,开办的企业增多,岗位能与我个人技能相匹配,薪资待遇不错,还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会,让我感受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可能。”林丽钗说道。
近年来,文成践行“一县一品”发展逻辑,加速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通过“研发补贴+ 全周期服务+ 人才飞地”政策组合拳,破解山区要素瓶颈。黄坦工业园区的银成二期项目,获得“拿地即开工”绿色通道,通过提前谋划,编制项目攻坚作战时序图,暖心推行全流程帮代办服务。
文成经开区企业服务科干部赵思琪表示:“我们协同发改、资规、住建、环保等部门优化审批流程,从项目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仅用60天,工程提前半年验收,创下了‘文成速度’。”
近年来,县经开区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为企业办实事等举措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记者了解到,针对中星钢管公司产能扩张需求,县经开区专班积极协调,全程跟进企业用地保障工作,通过多方联动、积极指导协助企业以司法拍卖方式获取发展用地。目前,该企业新建厂房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附属配套工程正有序推进,投产后将进一步释放产能活力,为文成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曾经偏居浙南山区的文成,正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突围,谱写新时代山区制造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华丽篇章,为山区发展提供了“文成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