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联动·与山共兴:运送有招!轨道“小火车”助力文成杨梅出山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夏林艳 朱伟 雷成)俗话说,杨梅是“三分摘七分运”,以往我县杨梅采摘后主要靠人工肩挑徒步运输,崎岖山路所带来的颠簸导致杨梅挤压、碰撞而出水,损耗率高达10%。今年以来,各杨梅种植基地纷纷铺设起轨道运输机,助力产业升级。

来到珊溪镇门前岭杨梅基地,只见梅农们娴熟地将盛满杨梅的果篮稳稳放入车厢,随着发动机轰鸣启动,一辆迷你轨道“小火车”载着一篮篮鲜红饱满的杨梅,在山间轨道上穿梭自如。无论是陡峭爬坡、蜿蜒下坡,还是灵活转弯、精准刹车,都一气呵成,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仰山杨梅合作社负责人程启岁介绍,门前岭杨梅基地占地1500多亩,仰山村以老年群体为主,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从杨梅生长期间的施肥、除草,到采摘环节,每一项工作都依赖人工,费用开支巨大。如今,轨道“小火车”跑一趟仅需20元油钱,不仅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效提高运输效率。

在文成,像仰山杨梅合作社这样铺设轨道运输机的基地已达37户。梅农们纷纷感慨,自从有了轨道“小火车”,运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十倍。这些“小火车”不仅能高效、安全、低成本地将杨梅运送下山,还能轻松将化肥等生产资料运上山,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
更让梅农们欣喜的是,安装轨道“小火车”还能享受高额农机购置补贴,根据浙江省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山地单轨轨道每米可获30元补贴,最高可达5万元。

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山地轨道运输机47台(套),受益农户33户,轨道总长度17438米,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723万元,这些实打实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业“机器换人”从愿景变为现实,为农户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山间轨道“小火车”的身影越来越多,这不仅是文成杨梅产业升级的鲜活写照,更是全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生产端,文成持续发力,通过推广无人机运输、建设农业设施大棚,将“温控暖房”串联成片,让运输轨道延伸到果园深处,全方位提升杨梅品质与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