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成“太公祭”秋祭活动举行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夏林艳 朱伟)7月9日(农历六月十五),悠悠钟鼓乐声响起,雄浑激越、深沉清远,一场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太公祭秋祭活动在文成县南田镇刘基庙举行,以庄重的仪式追思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传承千年文脉。

上午8时许,刘基庙内吉乐高奏,太公祭秋祭活动正式开启。在通赞与引赞的唱礼声中,主祭人员身着传统祭服,依序完成瘗毛血、盥洗、献爵等25道古礼环节。每一步都恪守祖制,尽显对刘伯温的崇敬与追思,整个祀典古色古香、仪式规范,场面庄重肃穆。
“担任主祭人我感到非常荣幸。”主祭人刘忠翰表示,去年担任副主祭人时就深感仪式的庄重,今年作为主祭人,体会更为深刻,“看到众多刘氏宗亲聚集在此,我十分开心,感觉刘氏家族的纽带更加紧密了。”


9时18分,2025年浙江文成人类非遗“太公祭”秋祭开幕式在刘基庙广场举行。古琴《关山月》、舞蹈《刘文成授经图》轮番上演,点燃现场气氛。随后,伯温文化发展基金会授牌、揭牌仪式及伯温文化艺术院启动仪式相继举行。在传统巡城祈福环节中,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里,舞龙、鱼灯等非遗表演穿插其间,锣鼓声与民众的欢呼声交织,整个村落沉浸在浓厚的民俗氛围中。此次秋祭不仅让本地族人及民众倍感自豪,许多旅居海外、外地的宗亲也不远万里赶回,共襄盛举。
“我是刘伯温第21代后裔,从泰顺过来,每次祭祖活动都会参加。”刘氏宗亲刘晓忠坦言,“太公祭”办得很好,作为先贤后代前来祭拜,既高兴又荣幸。

据悉,“太公祭”是存续于文成南田镇、以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是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秋祭意义非凡——这是太公祭春祭随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次秋祭,也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秋祭,活动期间来往游客更多。县非遗中心主任郑文清介绍,春秋祭典流程有所区别:“春祭由家族主导,时间较长,包含祖祭交接仪式;秋祭参与度更广、场面更宏大,主要包括庙内祭祀和巡城两部分。”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一侠在此次秋祭中担任指导工作。他介绍,“太公祭”从明朝正德年间流传至今,自己从九十年代起参与祭祀工作已35年。在他看来,“太公祭”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规格高,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其17岁的儿孙刘昊作为刘伯温第二十二代后裔,也是他的徒弟,每年寒暑假都会参与活动。“对刘氏后人而言,参加‘太公祭’意义非凡,能从中获得强烈成就感。”刘昊说,年轻力量的加入能促进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融合,让历史与文化更好传播。

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太公祭”仍散发着蓬勃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凝聚力量。此次秋祭的成功举办,既延续了家族与文化的传奇,更以鲜活实践丰富了人类非遗的内涵,将推动更多人投身文化传承,凝聚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