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青同心 共创侨城丨陈增杰:跨国侨领的侨乡新使命
开栏语:侨界青年是侨乡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兼具国际视野与乡土情怀,联系广泛、思维活跃,是推动侨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文成县高度重视侨界青年工作,积极筹备成立侨青会,旨在凝聚侨青力量,实现“侨智回归”与 “侨城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展现侨界青年扎根侨乡、连接中外、助力发展的鲜活实践,分享他们在创业创新、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中的经验做法,我们特别开设“侨青同心共创侨城”专栏。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陈秀秀)“文成的未来在青年,侨界的活力在青年。”当听说文成计划成立侨青会,常年旅居意大利的陈增杰一回国就加入了筹备侨青会的相关事宜。他表示,作为一名从文成走出来的华侨,深知侨青们需要什么,他会把在海外二十多年的打拼经验、积累的资源和对家乡最深切的热爱,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侨青会的工作中。
1979年,陈增杰出生于文成县大峃镇。小时候他常听亲戚说起“谁家孩子在海外站稳脚跟、闯出了名堂”,长辈们跨越重洋的奋斗故事,像种子一样在少年陈增杰的心中生根发芽。“看到他们在异国他乡克服万难扎根立足,我就想,别人能做到,我也能试试。”这份朴素的信念,成为他后来闯荡世界的最初动力。
2000年,陈增杰前往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时,语言成为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他进入一家服装作坊打工,白天踩着缝纫机忙碌,晚上一有空就啃意大利语词典,抓住一切机会和工友练习口语。“从‘你好’‘谢谢’到能流利交谈,每个词都浸透着汗水。”正是这份韧劲,为他后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06年,如意服装公司在雷焦艾米利亚创立。面对当地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偏见,陈增杰选择用品质说话。他带着工人一遍遍打磨工艺,从面料选择到缝制细节都亲力亲为。“老外认实在,我们就用实打实的做工打破他们的刻板印象。”也是这份执着让“如意服装”在当地服装界逐渐站稳脚跟。

▲2019年10月1日,陈增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在异国打拼的同时,陈增杰从未忘记身后的同胞。担任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期间,他成为了当地侨胞的“主心骨”。“侨胞在海外最怕什么?怕合法权益受侵害,怕融不进当地社会,怕忘了家乡味道。”针对这些痛点,他牵头建立法律援助机制,联合当地律师为侨胞解决合同纠纷、劳资矛盾等问题;定期举办税务法规讲座,帮助新侨尽快适应当地规则;还搭建起与当地政府、警局的沟通渠道,多次推动侨胞诉求得到妥善解决;每年中秋、春节备宴席,组织舞龙舞狮、演越剧,让侨胞感受家乡味,更让下一代知根脉……如今,身兼中国侨联海外委员、中国意大利贸易发展促进会执行主席等多项职务的他,更将这些经验化为连接中外的纽带,“每个角色都在提醒我,侨界事务不只是情感凝聚,更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让侨胞在海外有底气,更好地助力祖国的发展。”

而家乡文成的变化最牵动陈增杰的心,“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新变化。”陈增杰笑着细数:道路更整洁、乡村环境更优美、文旅项目也越做越精,刘伯温故里景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最让他欣喜的是政府服务的升级,“办事流程透明了,对侨胞的支持更精准了,这种软环境的提升,比任何优惠政策都更能留住人。”在担任大峃镇侨联荣誉主席期间,陈增杰成为了家乡与海外的“传声筒”——把文成的招商政策、文旅资源带到欧洲,也把侨胞的建议、投资意向传回故乡。
对于即将成立的侨青会,陈增杰也有自己的期待:“侨青会不只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有温度的家园”。希望文成侨青会能与欧洲各国家的文成籍或浙江籍青年侨团签署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官打通信息渠道,发布文成本地的发展机会、政策红利,以及链接海外侨青的技术、资金、渠道资源,推动跨地区项目合作。”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需要所有侨青一起努力。我们要把侨青会打造成‘温暖家园’‘成长阶梯’‘合作平台’,让每个文成侨青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获得力量。”陈增杰向海内外的文成侨青发出呼吁:“让我们携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让世界看到文成侨青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