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新闻  ->  深度报道  ->  热点关注  -> 正文热点关注

以水破题实现“五水共富”:鱼跃人欢好“丰”景 珊溪水库包头鱼市场走俏捕捞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毛慧楠 魏为强 朱伟) 作为温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珊溪水库不仅肩负着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任,更积极探索“保水渔业”发展新模式,在守护一湖碧水的同时激活产业活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以水兴产、以产富民”之路。本期《以水破题实现“五水共富”》系列报道,带您走进珊溪水库,直击包头鱼捕捞旺季的丰收场景,感受生态渔业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清晨的湖面波光粼粼,随着渔民们缓缓拉动渔网绳索,平静的水面瞬间沸腾——网兜中包头鱼接连跃出,水花四溅,鱼跃欢腾,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温州市珊溪水源保护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钟思柱介绍:“珊溪水库养殖面积约3533公顷,包头鱼平均生长周期在三年以上。我们严格依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评估意见开展捕捞作业,年均产量控制在30万斤左右,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份丰收的背后,是科学与生态理念的深度结合。珊溪水库坚持“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全程不投喂任何人工饵料,杜绝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以鱼养水、以水养鱼”。

  “我们坚持科学养殖。”钟思柱进一步解释,“每年根据专家评估,制定渔业增殖放流和捕捞方案,定期投放鲢鱼、鳙鱼(即‘包头鱼’)。这类鱼类每生长1公斤,可消耗约40公斤蓝绿藻,形成天然的水体净化系统,既保护水质,又产出优质水产品。”

  生态与科技的双重加持,造就了珊溪包头鱼的卓越品质。自2019年起,“峃牌珊溪有机鱼”已连续七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得益于高山冷水水库的独特环境,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加之“人放天养”的养殖方式,鱼肉更加细腻紧实,泥腥味极低,广受消费者青睐。

  这份来自源头的优质,正通过互联网清晰传递给全国消费者。现场,县网络界联合会(网联会)助农小分队的主播们已架起直播设备,将湖面捕捞的实时画面搬进直播间。刚上岸的包头鱼经分拣、称重、打包后,迅速发往全国各地,最快次日即可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县网联会助农小分队队员木木说:“我们卖过最重的一条鱼达35.6斤,顾客反馈非常好,鱼肉鲜嫩,完全没有泥腥味。”

  县网联会助农小分队队长刘万金表示:“通过直播,我们还原了产品溯源全过程。观众能直观看到在‘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现场捞鱼、活鱼现发的场景。收到货时,鱼还是鲜活的,信任感大大增强。”

  目前,珊溪包头鱼主要通过淘宝、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电商平台销售。负责人介绍,自上月上市以来,市场反响良好,复购率持续攀升。

  珊溪水库包头鱼电商销售负责人赵大根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峃牌有机包头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深化与电商平台及大型商超的合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消费者便捷地品尝到这份来自源头的生态美味。”

  从“护水”到“兴产”,珊溪水库的保水渔业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为先,并将产业收益反哺地方发展,真正实现生态与共富的双赢。

  钟思柱说:“实施保水渔业的初心,是发挥鱼类的生物净水功能,更好保护珊溪水库水质。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兼顾社会效益。自2018年起,我们每年从渔业收益中提取220万元,用于支持文成、泰顺两县7个乡镇86个经济薄弱村的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拨付资金已达1320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共同富裕。”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赵海镇编辑:陈方东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