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碧水绕村郭 西坑以河湖为媒谱共富新篇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胡琳琳 夏晓强 季向贤) 近年来,随着我县“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深入,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本期《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主题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西坑畲族镇,看梧溪河如何在治理中焕发新生,以生态清流串联产业发展,勾勒乡村共富新图景。
在西坑畲族镇的梧溪河边,机械轰鸣声与潺潺流水声交织回响,峃作口溪流域梧溪综合治理工程——这一“幸福河湖”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新建干砌石挡墙护岸、游步道、架空栈道、混凝土堰坝,实施堤脚加固,并同步推进沙洲岛基础设施配套及景观照明等工程,“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项目工程技术总工蔡鹤鹤介绍:“目前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干砌石护岸挡墙施工已接近尾声,堤脚加固及沙洲岛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工。”
据蔡鹤鹤介绍,溪后至芳草地酒店段的新建游步道已完成70%;尽管因地形复杂、工艺要求高,架空栈道仅完成30%,但仍按计划有序施工。5座新建混凝土堰坝中,已有2座正式动工,其余3座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前期准备工作。每一项工程均兼顾实用性与生态性,力求让梧溪河既安全稳固,又自然美观。
“对于沙洲岛,我们计划将其打造为特色旅游项目,未来也可作为研学活动或亲子休闲的理想场所。”西坑畲族镇水利员赵翔表示,“节假日还将举办节庆活动,以此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
新建堰坝将显著提升河道的防洪蓄水能力,不仅为两岸居民筑牢安全屏障,更能通过稳定的水生态环境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
该项目覆盖梧溪河自叶岸村至梧溪村约2公里河道,始终坚持“以水文为核心设计、以水利为核心建设”的理念。从方案设计之初,便将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置于首位。作为畲族聚居地,西坑畲族镇本就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项目建设过程中,特意融入畲族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风景线。
沿河而行,既能欣赏保存完好的山林风光,也能游览展示畲族文化的长廊、体验传统畲族建筑风貌。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畲族历史与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古老的畲乡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我们放弃了最初在河道一侧施工的方案,转而选择对河道上方原有山间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赵翔解释道,“这样既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原生态的山林景观,也方便了附近村民的日常通行。”
生态打底、文化赋能、便利先行——幸福河湖工程的推进,使梧溪河的“颜值”与“功能”实现双提升。这份看得见的变化,当地村民感受最为真切,生活品质也随之显著改善。
“现在梧溪河的水流清澈,村子环境也越来越美,像天圣逸境那边,经常有游客来散步。”梧溪村村民雷爱娥笑着说。
她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们只能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行走,既不安全,也缺乏休闲空间。如今有了干净整洁的游步道,无论是日常散步还是带孩子玩耍,都更加安心惬意,幸福感不断提升。
工程建设的意义不止于民生改善,更为西坑畲族镇打造梧溪文旅融合示范带、推动产业升级埋下伏笔。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生态资源+民族文化”向旅游资产转化,使示范带由“景观带”升级为“产业带”,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这项工程不仅能改善河道面貌、提升沿线景观,还能通过新建的游步道和栈道连接两岸景点,串联起周边产业资源,促进资源整合与文旅融合。”赵翔说。
河道整治带来的景观提升与文化注入,正与现有产业形成“共振效应”,为梧溪文旅融合示范带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梧溪河畔已形成以净水湾度假区、天圣逸境养生庄园、龙麒源芳草地酒店、龙麒源景区为代表的“因水而兴”产业集群。其中,龙麒源景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800万元。
项目的长远规划更令人期待。赵翔透露,工程完工后,西坑畲族镇将持续完善沙洲岛配套设施,丰富亲水空间;明年还将启动驮猫降水库扩容提升工程;此外,集居住、文旅、文化修行为一体的天圣山文化产业园二期——“烟火桃源”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这些举措将以“水”为纽带,持续串联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拓展发展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擦亮“梧溪文旅融合示范带”品牌。
近年来,西坑畲族镇始终积极投身“幸福河湖”建设,从河道治理到生态修复,从产业培育到文旅融合,每一步都紧扣“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如今,随着“幸福河湖”项目的深入推进,梧溪文旅融合示范带的轮廓愈发清晰,一条“以水美环境、以水兴产业、以水促共富”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幅以水为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西坑畲族镇徐徐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