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温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赋能传统文脉创新发展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夏林艳 雷思涵)11月8日下午,伯温文化交流研讨活动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伯温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活动中,与会人员就“刘伯温事功、思想、著作与家庭研究”及“刘伯温民俗、传说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进行分组研讨交流。大家紧扣主题各抒己见,深度探讨伯温文化的价值肌理与传播范式,深挖事功业绩中的治理智慧、著作文献里的思想精华、民俗传说中的文化基因,为传统文脉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筑牢根基。
“刘伯温的著作《刘伯温文集》,它是伯温文化研究的核心。因为刘伯温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都蕴含其中,只有深入研读其著作,才能全面把握其精神内核与治世理念。刘伯温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坐标,其思想体系对后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温州大学教授林亦修说道。
林亦修介绍,从明代诚意伯世袭传承,到清代族人系统整理重印伯温著作文献,家族血脉与文脉紧密相连。如今文成“刘伯温传说”“太公祭”等非遗项目的存续与发展,更是家族传承力量的生动见证,正是这份数百年坚守的生动见证,让伯温文化核心载体完整留存,为地方文化根脉注入动力。他说:“伯温文化的延续离不开家族的世代传承。如果缺乏这一血脉相承的力量,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将难以保存延续,也无法在家族乃至地方层面形成持久的影响力。文成作为刘伯温的故里,在伯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研究和阐释伯温文化时必须着重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肯定伯温文化传承成效的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任钊也坦言,分会成立之前,全国范围内的伯温文化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当前部分相关平台与活动仍偏重于民俗展演、传说传播等表层呈现,学术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尚有提升空间。
郑任钊研究员指出,当前伯温文化相关平台和活动多侧重于民俗展示与传说传播。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伯温文化研究与实践发展迈上新台阶,这也是广大专家学者共同的期望。
就文成如何进一步做好伯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会专家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郑任钊表示:“文成作为刘伯温的故乡,是伯温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条件。希望文成进一步挖掘和运用这一文化品牌,持续擦亮‘伯温文化’这张金名片。同时,也期待有更多学者积极参与文成伯温文化建设进程,共同为伯温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