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打造共富直播新业态 点燃乡村振兴“数字引擎”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金绥 倪雪嘉) 为解决县域农特产品“酒香巷深”、产业集聚不足等痛点,县市场监管局以数字赋能为核心抓手,推进“直播+特产+跨境”的深度融合,探索形成“平台引流、产业提效、百姓增收”的直播共富新路径。目前,已打造提升直播相关产业园5个,培育直播账号90余个、共富直播间6间;截至11月19日,新增网络经营主体1170家,同比增长16%;开展助农直播500场,销售额达2.05亿元;全县跨境电商出口增长20%,带动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均增长超过10%。
以协同联动破解资源分散难题,建强“共富联盟”
推动党建联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政企农”联建抱团发展,横向联合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纵向对接省商务厅资源,争取文瑞山海协作补助资金150万元,并引导工坊运营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达成土地流转、房产租赁和用工合作,形成“政策引导、资金护航、资源集中”的服务闭环。例如,文成县藓然微景观共富直播间通过党建联建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500名,人均年增收2.8万元。
布局直播矩阵,聚合协同运营新势能。创新“本土账号+官方账号”的协作模式,结合“3·15金秋购物节”等节点,组织“藓然”“仙花谷”“问农”等本土头部账号联合直播,招引专职主播实现流量互补,并与中国邮政的两个官方账号合作提供专属流量与运营扶持,有效提升订单转化率。截至11月19日,已集聚直播账号6个,形成粉丝总量超500万的账号矩阵,招引各类主播共30人。
贯通产业链,打造种产销一体化新生态。打通农特产种植到销售的链条,链接专业化运营团队,下沉至村社布设农产品收购点,推动深山特产上“云端”销售,并对接“仙花谷”“山哥哥”等农业企业,形成“收购+加工+直播”一体化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024年,直播运营团队贡献销售额5200万元;截至11月19日,已与10余家农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以基础提升破解效能瓶颈,筑牢“硬核底座”
建强载体阵地,实现“一站式服务”。统筹提升绿色直播园区与基地,开展产业调研与指导,提出增设共享直播间、特产选品区等建议,打造“场地+选品+仓储”一体化服务场景,并配备平台经济服务指导员,提供直播培训与合规指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目前已建成直播产业园和直播基地共3个,占地面积超6000平方米,共开设直播间22个,其中共享直播间10个。
培育专业人才,实现“本土造血”。打造“直播学堂”,发挥乡镇共富工坊号召力,面向新农人、巾帼主播、青创客等特定群体开展特色培训班,培养乡村实用型人才,并全面推动数字职业发展,联合县人社局开展短视频制作、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地方人才储备。截至11月19日,累计培训超1000人次,助力19人获得互联网营销师证书。
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智慧治理”。推行直播间“健康体检”机制,依托市局广告监测系统开展全时段跟踪监测,出具直播间“健康体检报告”,加强直播用语和交易流程提醒,并利用第三方直播合规监测平台实时扫描、自动识别农产品直播违规风险,触发并启动闭环处置,实现主动防控。截至11月19日,已监测直播账号500余次,指导整改问题3个。
以跨境直播破解外贸困局,打造“侨乡名片”
拓展区域特色,建设品牌聚集地。联合打造400平方米选品中心,汇聚“文品天成”农特产品、工业制品和文创产品,连接本地企业与线上分销渠道,并瞄准二手市场等跨境电商细分领域,推动日用品等出口俄罗斯等地,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今年,文成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园,首批入驻企业10家,交易额超4亿元。
深挖“侨资源”,布设海外站点。构建“本土产品+侨胞资源+跨境直播”的外贸新模式,依托侨乡资源与全球海外仓合作,在米兰、马德里等地筹建展销中心,让本地产品入驻“家乡人的仓库”,并通过访问交流海外华人组织,探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10月,县代表团通过奥地利华人总会与当地企业签署了跨境电商及葡萄酒合作协议。
吸引全链产业,构建资源聚集地。积极招引国际物流、数字营销等跨境配套服务企业,落实场地租金减免和网络资费补贴,加快完善产业生态链,并聚合周边产业带,举办服务对接活动,吸引外县企业入驻园区,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截至11月19日,已举办服务对接活动2场,服务企业20家次,引入外县企业2家,未来还将吸纳瑞安汽模配、平阳宠物用品等优质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