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乡土文化  ->  走遍文成  -> 正文走遍文成

一代草王吴成七与金山寨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金山位于县城西南。域境明、清及民国初属瑞安县嘉屿乡、嘉义乡五十一都、五十二都。民国二十年(1931),金山为乡。二十四年(1935)金山并入龙川。后又并为金炉乡。几经撤并后,现属大峃镇 管辖。金山村处高山坡上,背靠金山寨,面临龙潭坑,坡陡岭峻,地势险要。
    旧时金山是一个环境优美,林木环绕的地方,山间屋舍俨然,桑麻净植,往复之间,鸡犬相闻,犹如世外桃源。据村中《谢氏族谱》记载,该地名金山,原为金氏故居。谢姓始祖于元朝年间由平 阳迁居金山。现村中仍以谢姓村民居多。当提起地方文化时,村民口中称道的便是吴成七与金山寨的传奇。


    吴成七

   文成旧时有“毛弯府,西前院,新凉堂,出草王” 之说。这其中的草王指的便是元时抗元义军首领吴成七。吴成七为黄坦人,出生年代不详,1357年去世。幼居吴庄(今金炉乡),后入赘新凉堂毛家 (今黄坦黄垟茶堂),从事家耕,兼贩私盐。后因拳毙盐霸,被诬为“谋反”,遂回乡纠集穷苦弟兄,揭竿反元。并在金山立有“吴成七寨”一座。此寨又称“金山寨”,为吴成七抗元起义军之主寨 。
   当地村民介绍,当年,吴成七从事家耕,兼贩私盐时,曾拜师水云寺和尚学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吴成七为人刚勇仗义,好打不平,广交四方豪杰,在民间很有威望。元至正十三年(1353) 春,他在五十四都埠头(今文成孔龙)售贩私盐,因当地盐霸横行,一怒之下,拳毙盐霸,被诬为“谋反”。吴成七逃回黄坦,即相约各方穷苦弟兄,揭竿反元。先在黄羊毛弯围栅驿营议事,并于附近 西前墩建起义军头领家室住院。紧接分别在北向分建两座通黄坦之咽喉大寨,在西南向构筑天高、水牯、水盆等屏障寨,于东向建立白羊、牛头等前哨寨。受压百姓纷纷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起来 。
   随着起义军人数的发展,之后迁营黄坦龚宅,再辟金山指挥烽火寨(即今金山寨),建吴王府于龚宅石鼓楼。同年秋,起义军已具备相当军力,于是主动出击青田县城。元行省震恐,忙命总管官王 某带兵剿伐。
   对此,《青田县志》载:“元至正十四年,山寇吴成七作乱,寇青田,总管官王某将兵抵南田,怯不敢进。义勇徐伯龙诣军门请以身先官军杀贼。总管官授以松阳县尉牒,明日大战,自旦至暮, 数十合,兵势稍却。伯龙提刀大呼直前,斩首数十,终于贼众所杀。山民乘机剽掠,烧毁县治及官民庐舍。里人季珍率众御于县西船寮,亦因援兵不至战死。处州总路制孙炎、胡深以义勇叶良器领兵 剿之始平。”
   翌年,吴成七拜周一公为军师、宋茂四为大将、支云龙为王府谋臣,开科取士,选拔文官武将,分派头领驻兵各寨。并点封朱君达、李夹等数十名战将。其时元末暴政苛民,一时响应云集。义军 达万数,势力影响至处(州)、温(州)、婺(金华)及闽北建瓯一带,形成首尾连络百余寨,致使官兵不敢深入。元至正十四年(1354),吴成七被推为首领,自号“吴王”。元统治惶恐中,数次 派官招安,均遭吴成七拒绝。
   直至后来吴成七兵败金山寨,被杀为止。

  
   金山寨  

   金山寨位于金山村后山,原叫“吴成七寨”。孤峰屹立,形势险要。因是吴成七立寨处,因而得名。
   据《刘伯温年谱》称:“元至正十三年(1353)吴成七作乱,寇青田……元至正十六年行状:‘以都事起召,招安吴成七等,使归募义兵。贼拒命不服,辄擒诛之’”。 
   吴成七作乱,《青田县志》、《瑞安县志》、《泰顺分疆录》均有记载。金山,海拔高度759.2米,原森林茂密,山寨周边有枸桔林,称“百丈林”。枸桔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绿而多刺,有 纵棱,刺长达4厘米,刺尖干枯状,红褐色,基部扁平。枸桔因刺多且长,有雀不站、铁篱寨之称。当年官兵攻打金山寨时,一度曾被此“铁篱”难住,后用火攻才攻下此寨。
   元至正十六年(1356)春,元行省派处州路总管府治中叶琛率师征讨黄坦。临冬,叶琛按刘基所授惑兵计---灯笼计:即暗遣一支官兵,在遥对洞尖山寨的黄呈羊山岭,趁黑夜每人肩挑悬挂有二十 多盏灯笼的长竹午,从山岭头挑到龚宅,吹熄后再返回黄呈羊岭头,点燃灯笼向龚宅行进,如此往返,每夜以一二百名官兵轮流进行,造成官府增兵如蜂至的假象。由于吴成七军粮草日减,水源被切 断,军心动摇。叶琛抓住战机,命大军从黄坦正面发起总攻。
   攻打金山寨时,因漫山遍野的枸桔林挡道,官兵很难近身。最后元军下令火攻。火箭万弩齐发,林中枯草着火,“百丈林”顿时一片火海。吴成七下令突围,除吴成七和几位亲信逃出外。其余皆 被杀、被俘、被烧殆尽。
   金山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县文物保护单位,游客们到此,都情不自禁地登上去看一看。因羊肠小道的山路实在太难走,甚至有些游客因山路难走摔倒受伤。2017年,金山村村民谢光旭、 谢光荣兄弟慷慨解囊,出资30余万元,将通往山顶的羊肠小道变成了石板路,共计2066步。石板路建成后,热心的村民们也纷纷出资,建起了吴王亭牌坊。金山寨登山路修通后,方便了行人前往寨顶 参观。
   走访中,因怀着好奇的心,我们一行人也登上了金山寨。沿途林木葱郁,野草纵生。据同去的村干部介绍,金山寨下有龙潭坑,地势险要。另马北有水连寨、庵基寨,东南岚岩有单田寨、洞坳头 寨4座分寨。当年金山寨山上植满枸桔林,密密麻麻,针刺从生,围绕四周。由缓坡砍条山道直通峰顶,余编作塞城,内设曲道,便于攻守,名“百丈林”,寨除“金山寨”“吴成七寨”外,还有一个 名字叫“百丈林寨”。
   金山寨山项是块百丈方圆平地,峰下是三面悬崖峭壁,一面缓坡。顶上立有金山寨遗址石碑,碑文上记载着金山寨遗址内容。石碑是由县文物部门于1984年所立。村民说,山脊上还可找到石砌寨 墙基遗址。挥锄还可挖出已碳化的火烧米或火烧谷及陶瓷片、瓦片等遗迹、遗物。
   如今站在山顶,可眺望四面高山,县城、黄坦等地也尽收眼底。通往金山寨寨顶仅有一条路,如有人上山,更是一揽无余。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金山寨与龙潭坑 

   金山寨南山上有一个清水塘,此塘位于新垟村与金山村之间,是这一带唯一的天然水塘。站在金山寨寨顶可看到此处。相传此水塘为金山寨义军将领洗马处。 
   当年山上林木蓊郁,绿草遍地,吴成七及将士常在此洗马、牧马。因此称“洗马塘”。后洗马塘建为水库。清嘉庆时,村民利用它修建水田之用。到清道光年间,塘坝崩坏,同治十二年(1873) 村民捐钱雇工重新修葺,并有“洗马塘比记”碑刻记载村民捐资建造塘坝,积水灌田,免得荒旱无收等情况。据载,这是县境清代唯一可使用的蓄水工程。1954年扩建,蓄水万余立方米。洗马塘碑记 现存于县博物馆内。
   临近洗马塘的地方,有一坑,唤作龙潭坑。此坑位于岚岩与麦徐之间的龙潭背下,汇集炉山底坑、金山坑、岚岩坑。有漈高二丈,瀑如水帘,下为深渊,名“龙潭”。半漈有岩凹,中有圆洼称“ 龙镬”。关于此潭,民间有一传说,有“白象”从此处为吴成七寨运水之说。
   当年金山寨缺乏水源,饮用水都要至山下挑上。吴成七择日祭旗起义后,用水日繁,因四方豪杰闻讯都率部来投,如罗阳朱均七、平阳周第六、青田刘溃、瑞安宋茂四等,人多水缺,吴成七甚是 担忧。有一天凌晨山下龙潭坑忽升起一朵白云向五十四方向而去,回来时变成黑云一片,至寨巅下阵大雨,兵士急挖井储水,雨过后。因临时仓卒凿井,储水不多。此后每日凌晨都是如此,以为天赐 ,乃修井以储,称谓“白象送水”。

    石鼓与豺狗洞

   当年吴成七被众推为首领,自号“吴王”后,曾迁营黄坦龚宅。在黄坦镇龚宅村村口,原本还存有一对青石圆鼓,高44厘米,鼓腹径粗54厘米,鼓身上分别凸雕着一道圆环,保存极为完好。
   石鼓当初是放在“吴王府”前面的门楼口,这门楼被称为石鼓楼。传说,石鼓楼是吴成七在黄坦建立的第十个根据地。当年,吴成七在水云峰下择地建造府第,把牛山寺一对石鼓抬来,安置前楼 下,常坐楼上观年士兵练习石鼓,人称吴王坐处为“石鼓楼”。
   起义失败后,“吴王府”被焚毁,石鼓楼也在清朝咸丰年间被烧毁。但石鼓留了下来,被列为文成县县级文物,后被龚宅人视为镇村之宝,村民特地用钢筋做了保护架。可遗憾的是,后来这对石 鼓还是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位于稽垟双尖的“豺狗洞”,是传说中吴成七身亡之处。金山寨失守,吴成七兵败后,单身逃往稽垟姐姐家。姐姐将其藏于后山的豺狗洞躲避,命其子暗送茶饭给其活命。
   当年元军攻下金山寨后,未见吴成七下落,便悬赏缉捕吴成七,谓谁能斩其首级或生擒吴成七者,有官加官,无官封官,如有窝藏不报者同罪。
   吴成七外甥原是个赌徒,见赏便萌发异心,想到与舅父同罪,不如杀舅父去报功。送饭时骗来宝剑,乘其不防时斩下吴成七首级送元军报功。刘基查其是外甥杀舅,认其为是不孝不义之徒,遂杀之。
   相传,豺狗洞深不可测。洞下有石凳石桌,还有吴成七藏宝。多年前,还有村民下去过,但都因太深心生恐惧而半途折返。现豺狗洞右前方不远处,尚留一方摩崖题记,落款有“龙凤二年”摩崖 题记。此后,当地便留有“毛弯府,西前院,新凉堂,出草王” 之说。自此,一代“草王”吴成七的传奇,也落下帷幕。但几百年来,关于吴成七与金山寨的故事在当地仍广为流传。有关吴成七的故事,至今当地还流传了一首藏金诗:
 “吴成七寨,金银九行。
    行行九缸,缸缸九万。
    谁人想得,锁匙放在吴庄水口坦。”(文图/张嘉丽)


N 编辑:张嘉丽责任编辑:周锋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