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高山上建起“植物工厂”
科技让果蔬“早产”又壮实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陈小乐 陈轩 王安)传统育苗靠经验,现代育苗看数据。在文成县,“植物工厂”让果蔬种苗住进了“智能幼儿园”——光照、温湿度、灌溉等全由农业数字化设备设施控制。这次,让我们一起探访位于桂山乡三垟村的“植物工厂”,看看当地如何用科技改写果蔬生长密码。

走进桂山乡高山育苗基地园区的“数智植物工厂”,绿油油的茄子苗、西瓜苗正整齐地长在种植架上,惬意地享受“阳光雨露”。种苗上方的灯光格外引人注目,它不是大灯,而是特制的LED灯。这些灯精准挑选植物所需的光,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要求,为植物生长营造最佳的光环境。“雨露”则来自精心定制的营养液。

育苗技术员张帅彬表示,他们的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可实时监测植物工厂内的各类环境数据。比如灯光方面,若需要模拟晴天的光照,系统就能达成;若要模拟阴天的光照,同样也能实现。
除了LED光照,数智植物工厂还采用垂直立体种植、植物营养与无土栽培、环境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实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营养液等植物生长所需指标,确保种苗在最佳环境下茁壮成长。

张帅彬介绍道,以当前这个季节为例,若是将种苗放置在薄膜大棚里,从播种到种植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然而,在他们的植物工厂内,仅需一个月就能完成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种苗的生长周期。而且,植物工厂处于密闭环境,病虫害相对少很多,相应地,农残也会降低很多。
张帅彬告诉记者,眼下他们为不同的果蔬种苗设置了各自的房间,定制了专属的生长环境。比如在西瓜苗刚破土时,就将房间温度调低,使其生长速度减缓。

数据统计显示,相比传统种植,这个“数智植物工厂”的人工费减少约40%,肥料使用量、灌溉用水减少约50%,种苗成活率则提高约20%,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也提高约5%。同时还能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周期来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嫁接时间和出货时间。比如今年春季,基地主要生产嫁接茄苗与嫁接西瓜苗;到了夏季,这里则以生产西红柿嫁接苗为主。
据悉,文成县桂山乡高山育苗基地项目重点建设多功能育苗植物工厂4400平方米,配备催芽间、水肥一体化中心1152平方米,炼苗大棚1.6万平方米。一系列先进农业数字化设备设施的投用,让基地种苗培育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实现年培育果蔬种苗逾3000万株,产值达45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