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巨屿镇以“水”为笔 绘就人水共兴新图景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夏林艳 季向贤 陈轩 朱伟) 近年来,随着我县“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本期《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主题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巨屿镇,看这里如何以飞云江为脉,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笔,串联起生态治理、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绘就人水共生、协同发展的崭新图景。
地处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飞云江畔,巨屿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巨屿镇以“水”为突破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度融入发展脉络,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在穹口村包龙潭,新修的护岸整齐坚固,蜿蜒的绿道沿溪延伸,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该项目由永安古桥、水利文化馆和户外水利研学基地三部分组成,依托原有的穹口水电站及老职工宿舍,融合水情教育、水利研学与互动体验等功能,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水利研学基地。如今,这里不仅是游客热衷的“打卡地”,也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穹口村党支部书记包和和表示:“整治之前,这里环境脏乱,多是农田,连饮用水都不方便。项目建成后,最明显的变化是经济提升了,老人小孩也有了游玩的地方,大家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幸福感都提高了很多。”
然而,包龙潭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项目依山而建,多处为悬崖峭壁,大型机械难以进场,大量施工依赖人工,效率低、风险高。此外,汛期水流湍急,不仅威胁施工安全,也对两岸防洪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禹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赵文斌说:“整个项目依山就势,在保留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包龙潭在汛期水流冲击力很强,为此我们增设了两条堰坝,起到缓流作用,同时也有效保护了两岸的防洪堤。”
“幸福河湖”的建设浪潮不仅局限于包龙潭,更在巨屿镇全域多点开花。在垟地边劳动公园,工人们正加紧进行清水平台的混凝土浇筑,原有游步道也正在进行改造升级,新步道已初具雏形。然而,施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上游珊溪水库每日发电导致水位频繁波动,加之施工用地协调困难,一度影响工程进度。
云南新佳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楼跃华说:“我们通过观察水库的发电规律,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在水库不发电、水位稳定的窗口期,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推进施工。项目建成后,不仅基础设施得到优化,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休闲空间。”
如果说“幸福河湖”建设为巨屿镇铺就了“生态底色”,那么以“水”为媒发展起来的“水经济”产业,则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镇内的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已集聚娃哈哈、好记忆乳业、CoCo蜜、华润怡宝等一批知名水制品企业。2024年,全镇水制品规上工业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40.3%。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本地就业,还有效拉动了农产品销售,让农户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巨屿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事夏晓杜说:“今年以来,巨屿镇通过水岸环境治理与风貌提升,打造贯穿全域的环形步道,串联起周边多个景观节点,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亲水便民景观带。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联动打造水文化与水生态旅游线路,推动‘五水共富’场景在巨屿镇落地生根。”
从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到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巨屿镇以“水”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之路。随着水文旅融合线路的逐步成型,未来,这里将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让“五水共富”的美好图景在飞云江畔愈发清晰,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