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白亮相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
以赤诚诗心 让世界看见文成之美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陈秀秀) “这是我的人生荣幸。”近日,在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上,来自浙江文成的诗人慕白(原名王国侧)站在珊溪镇飞云江畔,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将代表作《兰溪送马叙至乐清》带入这场汇聚全球30余个国家、近200位诗人的国际盛会。

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自2010年由罗马尼亚国家文学博物馆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现已成为罗马尼亚乃至中欧、东南欧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节之一。此次,慕白经中国作家协会推荐受邀参会,虽未能亲临现场,但他仍难掩激动之情:“能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平台上,用诗歌与世界各地的诗人对话,既是对我个人创作的肯定,更是让世界看见中国地方诗歌魅力的契机。这份荣誉,值得骄傲。”
在朗诵环节中,慕白并未使用华丽辞藻,而是以质朴白描呈现诗意:“兰在雾里,芭蕉在雨中”;又以真诚叩问直抵人心:“命运如水,谁能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流向?”他将个人情谊与时空哲思融入山水意象之中,既有江南烟雨的柔婉,也有人生况味的通透。这份源自文成山水的赤诚诗意,跨越山海,飘向了世界舞台。
“质朴”是慕白二十多年诗歌创作的底色,“坚持”是他对自己创作生涯最核心的总结。

如今,他已是“中国作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十月》诗歌奖等荣誉,出版《行者》《开门见山》《有诗为证》等五部诗集。然而,光环之下,他始终保持着最本真的姿态:“继续不断写诗,希望能走得更远。”
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像一位“文化摆渡人”。他积极推动创办“刘伯温诗歌奖”“铜铃山杯”等全国性诗歌赛事,致力于将文成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如今,他再次站上国际诗歌节的聚光灯下,用自己的诗句,打开了一扇“世界看文成”的新窗口。
“这次国际交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谈及未来,慕白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文成筹备更高规格的国际诗歌活动,让这座小城从“诗人采风地”转变为“国际诗歌交流地”;他将继续书写文成的山、水、人,让每一首诗都成为一张“文成名片”;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一座小城的山水与文化,不仅能滋养本土诗人,更能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股“微小却坚韧的力量”。
正如他在诗中写道:“这是一条别人的江,有人在上游点灯。”
而慕白,正像那个为文成“点灯”的人——以赤诚诗心为烛,以本土文化为芯,让文成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属于中国小城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