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生活  ->  记者体验  -> 正文记者体验

我们是记者,为事实代言 我们在努力,传播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查看评论

    小编语录: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依然奔走在采访的路上,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我们就是记者,我们为事实“代言”。
    但也有人说,记者只是“记录的人”而已。的确,我们或拿着笔,或拿着相机,整日奔走,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视野范围所不能及的事件和世界。在新闻之内,我们早已遗忘自己。  
    正因为如此,当你为一篇篇报道而感动时,为一幅幅图片而赞叹时,请允许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把镜头对准我们这群可爱的人儿,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的2013:喜忧参半  交织成忆

周  锋

    蓦然回首,从事新闻工作已逾一年,几分喜悦几分忧愁,尽皆交织成忆。一般说来,记者应是“涉猎文史地,知晓天下事”的全才,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熟知应时之策、惠民之举,方能文思泉涌、剑笔峥嵘、与时俱进,然而我却“肚中少墨水,仅知一二事”,愧对“新闻工作者”之名。
    一年多来,与才华横溢者共事,向经验老到者取经,收获颇丰;从茫然不知所措到独自采访撰稿,感慨良多。为还原事件真相,曾与同事到过破落村庄,穿过密林深山,只为采访当事人,当面求证,客观公正地撰写新闻稿。面对突发事件,也曾与同事连夜赶赴现场,近距离接触死亡,却又要抑制情绪,放下情感,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让每一个关心事件却未能抵达事发之地的人,迅速了解事件进展。在一次次采访中,遇见过形形色色之人,有情操高尚者,亦有品德低劣者;有笑脸相迎者,亦有百般刁难者;有寻求帮助的弱者,亦有恶意骚扰的奇葩,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知晓。
    当踏入记者行列之时,已注定要过披星戴月的日子,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工作性质所定,工作职责所在,由不得抱怨。当然,任务扎推压来时,也有过退缩念头,但冷静一想,别人能行自己为何不可,便又重振信心,坚持至今。都说“当记者的没几个是胃好的”,确实如此,和身边不少同行一样,我也落下胃病,时常隐痛。
    这一年多时间里,有新人涌入,亦有旧人离开。带我入门,教我采写,替我把关的前辈们逐一调离,昔日欢声笑语渐息渐止,心生些许落寞。虽相隔异地,师恩却不敢忘。我非圣贤,才疏学浅,今后必当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尽量不负“记者”之名。

我把青春献给了加班

林晓敏

    逢年过节常常加班,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待命,随时采访,自从两年前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我就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我很感谢这个职业,让我亲身经历了台风、泥石流和文成的每一场盛会,让我看到了偏僻山村村民窘迫的生活,感受了世间冷暖。
    都说记者是观察者,也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回顾两年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走过文成许多地方,见到过许多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们笔下既记录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也记录了许多人幸运的相逢,不幸的苦楚,正义不得的迷茫和公平彰显的沉重。面对风雨和艰难,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逼近现场,只为记录最真实的信息。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我离得还很远,要学、要做的还很多。面对压力和责任,相信很多同事也和我一样,烦恼过,伤心过,也埋怨过,但第二天醒来,还是会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我们是记者。
    做新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们在一次次采访中逐渐成长,当你看不到我们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们正在去采访的路上,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入行两年 感触颇多

王  健

    不知不觉,我已在记者岗位上呆了近两年,两年的记者生涯其实没啥值得得瑟的,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让我学到了很多,成长得很快,并且懂得摄影重要的不是拿多贵的相机,而是相机背后的思考。当每一次快门的闪动,都是现场光线与景物在瞬间的凝结,也是摄影感悟和积累在瞬间的迸发。
    记得刚接触新闻摄影的第一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不是会拿相机会按快门就可以拍出好的新闻照,但我很荣幸得到了雷老师的指点,通过不断的历练,摄影技术和文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业务和思想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那时候开始,相机成了我最忠诚的伴侣,陪我一起见证许多些精彩瞬间和永恒时刻。
    其实,记者并不是那么轻松,想要写好一篇深度报道或者拍到一张好照片,不仅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角度,还需要思考。一篇好新闻或者一张好图片,也许读者只需花3分钟阅读或者3秒钟浏览,但在背后却是记者3天的策划与采写或者一天的拍摄,但很少会有人会懂得记者的辛劳。记得平时做民生新闻时候,把百姓的迫切需求反映给了有关部门,但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多数时候我们却成了百姓的抨击对象,我只想说,不是我们不作为,是我们能力有限。
    未来会怎样,其实并不重要,既然入了这一行,那就坚定地走下去,风也罢,雨也罢!现在我就想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发生在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大的可以到两会的召开,小的也许就是路边的一朵小花。
    这是因为,我们是记者,从事着一份光荣的职业。

 

从稚嫩的小雏鸟成长为独立的小记者

胡  杰

    我是记者;我记录事实,传播事实;我,为自己代“言”。自从去年执笔写下第一篇记者感言至今,我的记者生涯已经经历了一年的时光。这一年里,我从一名稚嫩地跟在前辈后面不敢吱声的小雏鸟逐渐成长为现在已经能独立采访的合格小记者;这一年里,我因为被采访者的悲惨故事哭过,我因为遇到写作瓶颈而茫然过,我因为成吨的压力而累趴下过。尽管如此,我依然紧握心中信念挺过来了,因为我是一名记者,事实报道,它需要我。
    我记得,暑假的一天下午,我紧急接到通知,在靛青山的天然游泳池里,一位某高中二年级的花季少年溺水身亡。当我赶到现场时,打捞工作已经进行多时,现场也围满了很多同行和附近居民。我忙着采访、拍照,记录下每一条需要报道的素材。纵然是他人的生死离别,这一幕,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谁人能不难受?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我逐渐发现作为记者,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事实,但是我们可以将事实如实地报道出去。
    然而,越想精益求精、急于求成,却越是事倍功半。有些时候,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容,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而有些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我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
    我们是记者,我们为事实“说话”。

 

从娇滴滴的小姑娘到女汉子

严爱芬

    专业不对口,工作无经验,刚成为一名记者的时候,我纯属外行,有着几多迷茫。那时正值年底,下乡尤为频繁,虽然害怕坐车,对于写稿彷徨,但在前辈们的“帮带下”,我的名字一次次“上榜”,每次采访就跟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一般。
    新闻工作不比其他,灵活性和独立性很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报道要做。一个月后我开始单枪匹马,这让我显得有些心慌。没有了搭档的日子我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会议、活动……每篇新闻报道都有一定的格式模板,百度跟文成新闻网成了我的“好伙伴”,一有时间就多看看他人写的文章。这个过程里我学会了严谨,文章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都要真实,不容大意。
    说实在的,采访是一件挺苦挺累的事。“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这句话用来形容记者的职业很贴切。台风、塌方,第一线上;高温、严寒,冷暖相伴;社会、民生,复杂难缠;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24小时待命,我们永远在奔波的路上。所以当同事说我变化很大,从娇滴滴的小姑娘演变成铁铮铮的女汉子时,我表示自己很享受这个评价。这个过程里我学会了吃苦,尽管黑了脸蛋、壮了臂膀,但是我在成长。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我希望能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文化修养。我相信,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并不相关,只要我坚持,我就可以做好。这个过程里我学会了自信,我还很年轻,可以将稚嫩化为成熟,从新手变成强将。

 

记者职业是我成长的“摇篮”

邱媛媛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做记者已近两个年头。记者这个职业让我痛苦并快乐着,同时也让我接触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学到了以前从未学到过的东西。
    在我心中一直认为记者这个职业是既神圣又高尚,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跟记者这个行业有任何的交集,可是就在某个时机却偏偏让我阴差阳错地入了这一行。记得刚开始,我心总是忐忑不安,对工作不知道从何入手,还好有热心的前辈和同事,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教导,让我这个菜鸟开始慢慢地对新闻报道入了门。
    其实,那一篇篇篇幅不长的报道,真要你写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哪怕是短短几百字的一篇报道,也要用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去采访、去核实,才能如实报道。大的稿件,采访的过程更是繁琐,要策划好从哪个角度入手,怎么采访,怎么调查,要采访谁,如何约访,被拒绝了怎么办,采访好了又如何写,如果赶时间,还要废寝忘食地赶出来等等。而且有时为一篇报道不仅要跟着部门跑两三天,还要跋山涉水,回来之后也必须在第一时间把稿件赶出来,只有等稿件发表后整个采访才算是真正结束。当记者的那种艰辛与心酸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但是也因为这种付出后得到了回报让自己在工作中感觉到快乐与满足。
    当我还沉浸在这份工作的氛围之中,却又要跟小伙伴们分离了,再过一个月,我就要走出这个大家庭,漂洋过海到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当离别的脚步越走越近时,心中的那份不舍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无论我走到哪里,记者的历程永远是让我成长的摇篮。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