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生活  ->  记者体验  -> 正文记者体验

一种感动 让我们铿锵前行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8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查看评论

    严爱芬:记者不易 且行且珍惜
    在奔波忙碌中,2014年记者节悄然而至,不知不觉间,我已从事新闻工作2个年头。记者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从中我学到的知识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时间磨练了我的耐性,采访锻炼了我的能力,写稿提高了我的水平。
    平时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的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24小时待命。这期间也有过彷徨,当拖着一身疲倦走在回家的路上,空荡荡的街上不见一人,也会感到孤单;当激于义愤勇敢揭发不合理现象,却被对方辱骂威胁,也会感到委屈;当别人在家吃饭,我还在单位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也会感到心酸。但是,当有人肯定了我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尤其是当文章见报后我所受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都会化成我工作上进步的动力。 
    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至今的沉着冷静,从开始的采访紧张到现在的从容面对。记者的职业让我更坚强、开朗和经得起折腾,尽管现在的我还是缺点多多,离一名真正优秀的人才距离还很远,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未来,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阶段的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力求把新闻报道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
    最后,品味记者的酸甜苦辣,在行进的路上学习成长。记者不易,且行且珍惜吖!

    胡芳妹:纵使身疲惫,总觉不荒废
    累,累到身心俱疲;忙,忙到脚不着地;烦,烦到头昏脑涨。这并不是当记者的终日常态,却是时不时启动的震动模式。
    上班时间,我们不在新闻的现场,就在去采访的路上,当然,其他时间也没闲着,不就待在电脑前绞尽脑汁码字嘛。运气好时,碰到写些简单的小新闻,心里倍儿高兴,落笔一气呵成,质量也是杠杠滴,便能忙里偷闲乐一乐;被逮着去写关系复杂的社会新闻或紧急要出的报道,就要感慨一句“人在江湖飘呀,哪能不挨刀”,然后拾掇拾掇随身物品,火速赶往现场,多花费些时间与精力也就出来了,不就是中午不休息,晚上加加班,周六不去玩嘛,起码周日还能爱睡多久睡多久。幸亏大家彼此彼此,没让“不幸”落在一个人身上,分担分担,也就偶尔为之,同甘共苦的伙伴,那是革命的友谊呀。
    然而,最痛的领悟不过就是,偶然一次你以为稿子已经没啥问题了,一审过后哪都是小毛病,改,这是小问题。可是改后一发,虽然少之又少,但仍然会发生扯了其他小伙伴后腿的情况,那就不是一句惊呆了能解决的了,耽误了别人不说,自己良心也过不去。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终须努力,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之路无止境呀,但这在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
    磨叽完了,再来分享一下最大的收获吧!简而概之,“铁哥们”的友谊,同甘共苦过的交情,那才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兄弟情”。干这行的,女汉子可还真不少,时不时称兄道弟也就不为过了。此外,男女老少,各个活力十足,鸭梨当头罩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个非常愉快的工作环境的。
    再比方说,一天一外出,还能锻炼筋骨,强健体魄,循序渐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隔三差五下个乡,赏遍全县乡镇四季美景,领略美丽乡村独特韵味;广结好友,增长见识,开阔了眼界的同时,还能在工作中保持“年轻态”;抗压与厚脸皮指数,蹭蹭蹭直线上升,写作能力亦不断提高……看吧,好处也是一箩筐,在这也就不详尽说明了,大家都懂的。
    在自己的故乡干着记者的行当,纵使身疲惫,总觉不荒废!同意的请点赞转起。

    邱逸龙:记者,无怨无悔的选择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一转眼两年就过去了。从没想过会进新闻行业的我,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记者,从此的我,就无外乎天天忙于采访奔波。
    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单位一样可以朝九晚五,工作具有不规律性,随时有任务随时出发。2012年端午节晚上,一群“探险”驴友在文成玉壶东三电水库峡谷里遇险,其中两名男性驴友不幸被瀑布冲下深潭,接到任务后我与同事马上赶赴出事地点,拍摄救援图片,采访群众,获得了第一手新闻素材,凌晨3点回来马不停蹄编写新闻及时在网上刊登。2014年8月,西坑畲族镇龙麒源景区内溪水暴涨,5名游客被困景区快活林处小溪对岸,一名中年女子被水冲走,不幸遇难,当采访并发完稿回到家时已是凌晨5点。
    两年多了,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睡梦中接到电话从床上爬起拿着机子往外冲,也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着泥泞在大雨中拍摄采访,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新闻报道是个十分繁忙的工作岗位,采访任务多,双休日和节假日很少能休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月才能休息一天,往往越是节假日新闻就越多。我的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文成人,目前父母都在福建生活,两年多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过年时,回家还没呆上几天就要赶回来工作,更别提平时能有时间陪家人去哪走走。但做一行爱一行,选择这个职业,我始终无怨无悔,因为我用镜头与手中的笔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足迹,因为我用照片和文字向群众传递了最新的信息。
    用真诚记录时代的脚步,用激情书写人生的篇章。在永无止境的新闻事业面前,记者的人生与更多的真实紧密相连。
    

    陈微言:从今天起 做一个真正的“追新”族
    记者这个职业是怎样的?虽然我从事新闻这个行业也已经两年有余,但可以说,是在加入县新闻中心这个大家庭之后,才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短短的几个礼拜里,我完成了从编辑到记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开始对“记者”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新闻行业的门槛很低,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什么学历,只要肯努力,你都有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可能;但另一方面,新闻行业的门槛又很高,这个行业神圣、崇高、令人羡慕,同时,它又是艰辛、劳累、甚至危险的。
    记者既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者,又是辛苦的体力劳动者,记者永远在追逐的路上,追逐着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鲜事,每一个合格的记者,都是名副其实的“追新”族。新闻事业是一种“奔跑的事业”,这是在成为一名记者以后,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有些采访中,记者要化身运动员,“百米冲刺”般冲向新闻源,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因为也许稍有怠慢,有价值的材料就抓不到,珍贵的镜头就捕捉不到,采到一条优秀新闻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同时,新闻事业更是一种“奔波的事业”,记者的工作,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的。“实践出真知”,新闻工作也是一样,记者要四处奔走,真正地走近事实,长途跋涉、上山下乡更是家常便饭。可以说,选择了记者这个行业,就选择了辛苦。
    然而,我也能很肯定地说,记者的工作虽然艰辛,但亦不乏乐趣。在四处奔波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新鲜和活泼,接触不同的群体,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在每一天的“喜新厌旧”之中,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今天起,不怕苦、不怕累、不焦躁、不抱怨,做一个真正的“追新”族。

    吴美琴:亦苦亦甜的记者生活
    记者节悄然而至,想到这是自己的第一个记者节,心中就不免高兴。回想自己的记者生活,虽苦亦甜,感谢文字记录、伴随我的成长。
    4月10日,我进入县新闻中心实习,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青涩大学生,不懂如何采写新闻,更不懂新闻记者背后的酸甜苦辣。接近五个月的成长,离不开前辈们对我的指导,在我犯错的时候提醒我、宽容我,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我第一次独立出去采访,当时拿着相机的手不停地哆嗦,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拍些什么,更别提怎么写这篇文章了,更忘记了前辈们教我的提问技巧了。领导问我:“小姑娘,你新来的吧?”想必是他看到我的慌张和羞涩,给了我和蔼的微笑。我心想:何时我才能像老记者那样淡定从容呢?总不能一眼就让人瞧出我就是一个“新生儿”吧。之后,每次前辈们给我的建议我都整理记本子上,好提醒自己做好细节。
    说实在,作为新手的我还是遇上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有一次,我去百丈漈景区的下入口采访,高高兴兴地出发,谁都想过我回来的路上就像快凋谢的花,一点生气都没有。可是,稿子不能拖,需要及时写出来。前辈们告诉我:“车坐多了就适应了。”尽管每每下乡回来,有一点苦涩……不过,我也在下乡的路上成长了很多。就是这些亦苦亦甜的日子,也在无形中提高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选择当一名记者,就选择了忙碌,不过这种忙碌,让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学的东西很多,不管是新闻专业知识,还是对法律法规等其他知识,都要有所学,努力做到博学多优,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