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乡土文化  ->  走遍文成  -> 正文走遍文成

敖里竹器里的旧时光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旧时,竹篾器具在敖里应用得既多样又普遍,各种各样的竹篾器具比比皆是 ,生产上用的竹篾器具有簟、箩、箕、筛、篓、笼、筢等;生活上用的竹篾器具有椅、床、席、篮、笼、篱、箜等。因竹子硬度大、变形小、韧性好,历来被广泛地用于制作生产和日常生活器具。竹篾器具在当时敖里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当时敖里人的生活起居、劳动作业里,竹子制品一直占有很大的地位。大到晒谷簟,小到洗锅刷;粗制如扁担,细制如重盛桥顶。竹篾器具广泛地应用,反映了敖里人生产发展和生活进步的篾器文化。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塑料、合金等制成品以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竹篾器,竹篾器存在的空间不断缩小,制作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局面。

    生产上的竹篾器具

   过去,农村生产上使用的器具,大多由竹子制成,有的至今仍在使用。如簟、箩、篓、筛。

   簟,是一种晒谷用的篾器。是把竹子剖成一公分左右宽的薄篾,用这些薄篾编织成五米长,三米五左右宽的篾毯,两头用五公分左右直径的竹竿夹住。要晒谷的时候把簟撒摊在晒谷场上晒谷。不用的时候,卷起来一捆立在闲杂房里。敖里一户人家一般有簟三四张,多的有十几张。也有晒豆之类的小簟。

   桶簟,打稻时拦谷的桶。旧时稻谷割起来把谷子脱落叫打稻。打稻用一口一米五左右直径的桶叫稻桶,桶里放一个稻梯,桶的四分之三多的周围用桶簟栏住。人把住稻茎,把稻头打到稻梯上,谷就脱落在桶里。打下去有些谷会散出去时被桶簟拦到桶里。桶簟的制法与簟基本一样。三米高,稻桶四分之三周长的宽。用四条五公分左右直径的竹竿夹住,四条竹竿有半截的竹竿不固定在篾毯上,打稻的时候夹在稻桶的圆周的桶板上。

   簟箩,用于盛谷挑谷。把竹子剖成一公分左右宽的薄篾,用这些薄篾编织成八十高七十公分左右直径的箩筐。口圆,脚底四个角,角用竹青做的竹排夹住,上面插到箩唇的竹夹里。箩有大小,款式多样。

   筛箩,是把竹子剖成篾丝,编织成七十公分左右直径的箩框。米放到筛箩里面漏不出去。敖里人每到十月要做几百斤糯米酒,做酒前,糯米要放筛箩用水洗过才开始炊饭酿酒。过年做年糕时也用同样的方法洗米。

   谷箧,用于拨谷、麦、豆等粒状的篾器。用一公分左右宽的薄篾制作成的,口五十公分宽,低平有两个角,口开得稍大。有的还制作小的谷箧叫谷箧儿。

   番薯帘,用一公分左右宽的篾黄编织成九十至两百公分左右,竖的两边用五公分直径的竹子夹住的竹帘。秋收时把番薯洗净刨成丝放到番薯帘晒干收藏起来。旧时敖里人有部分人的次口粮是番薯丝,番薯丝有时也作为养家禽所用。有时村民晒菜干也用番薯帘。

   番薯篓,盛放农作物的篾器。用一点五公分左右篾条编织成七十公分左右直径的篓,款式多样。制作虽然比较粗糙,但是很牢固。

   炭篓,存放木炭用。用二公分左右宽的篾黄编织成直径五十公分左右的篓。因收放木炭,制作比较粗糙,不那么牢固。

   山茶篓,摘山茶时放茶籽用。用二公分左右宽的篾青编织成宽四十公分,高五十公分左右的篓。摘山茶时,将缚好的绳子缚在人的腰上,上茶树摘山茶籽。

   鱼鳅篓,捉鱼鳅用。用篾丝做成二十公分左右宽,高三十公分左右的小篓。捉鱼鳅时将篓颈部缚好的绳子缚在人的腰上,鱼鳅捉住放在篓里。

   筲箕,也叫驮筲箕,挑农作物或栏肥用。把竹子剖成篾丝,用这些篾丝编织成箕,筲箕后底两个角。用两条三公分左右的竹篾,交叉起来后四个头分开插在箕的四个方向的筲箕唇上,作筲箕把用。

   背箕,是把竹子剖成薄篾,用这些薄篾编织成篾布,用两条四公分高的篾排竖起夹住薄篾编织成的周围的篾条,成一个圆圈就成了背箕。背箕最大的直径一般在一百公分左右,也有直径小的小背箕。背箕有两大用途,一是踏堆臼米时筛米,背箕放在下面放米。二是晒数量少的豆种菜干之类等什物。

   谷筛,秋收筛谷用。是用一公分半左右宽,二毫米厚的篾条编织直径九十公分左右,用两条四公分高的篾排,竖起夹住周围的篾条,围成一个圆圈的竹器。晒谷的时候,用谷筛过滤谷子。

   米筛,制作同谷筛一样,但是它用比较小的篾丝,编织的孔比米稍微大一点,筛的直径比谷筛小十公分。当时,是用人工踏堆臼米,臼到八成时,用米筛筛,米被筛到下面。没有臼开的谷重新放到踏堆臼里再臼,臼了再筛,直到把谷子的壳全部臼光为止。 

   此外,旧时人们所穿衣物多由村民自己织布所作。织布机上的一些器具也由竹子制成。如纺纱机、寇等。

   纺纱机,是用十六条二公分宽的篾条做成的竹轮子,装到木轴上,竹轮子转一圈,带动左边的纺纱针上转圈,把棉花纺成纱。

   寇,是用二十公分左右的篾丝制成。织布时用两块竹寇不断地上下拉动,每拉动一下,纬纱穿过去,随即竹寇压过来,把纬纱压实在经的纱上。反复工作,就织成布。

   苎空也是。是用篾丝编织成直径六十公分左右的竹篓。苎麻处理成洗纤维后,人们把它搓成线纱放到苎空里去,待苎空放满纱后,用拨货机调成一支一支麻纱。

   过去所用的鸡笼、鸭笼也均是用篾条制成。是用一公分半左右的篾条编的篾笼。左右有把手。底平有四个脚。有门盖,农闲时,村人将鸡、鸭挑去买,只要从上面口拿出来即可。

    生活上用的竹篾器具

   除上述一些竹制篾器外,过去生活上用的器具也由竹子制成。如竹椅、竹床、竹凉席等。

   竹椅、竹靠椅都是一般家庭的家用工具。多采用杯口粗细的竹子制成。区别在椅子的大小,有无靠背和扶手,带有靠背的椅子坐上稍安稳些,没有扶手与靠背的竹椅可便于移动和携带。

   过去客厅用的茶几也多采用竹子。是用小碗口那么大的竹子制作而成。椅子五十公分见方,上面平,放在椅子中间。

   夏天睡的床、凉席也多用竹子所做。竹床是根据竹床大小用拉平的竹子与杯口大的竹子交叉制作而成。竹床有的是平的,下面用竹櫈支起;有的下面有床脚,可直接立于地上。

   凉席,是用超薄的篾编织成的席。大小根据需要而定,用的时候摊开,不用的时候卷起来放在一边。

   旧时,读书人也多用书笼。书笼如现在小箱子。是用薄篾编织成六十公分长,五十公分左右宽的竹笼,盖与身躯分开,然后连上,装上锁,盖上盖子,便是书笼。

   做饭时用的蒸笼,也是由薄篾条编织而成,纺织时上下用篾排夹住,里面底部用织针那么大的竹丝编成屉,放要蒸的盖叶或面包用。蒸笼用二到四格叠在一起,之间有雌雄格竹片,叠得非常紧,气漏不出去。顶口用竹青剖成一公分左右宽的薄篾条编织成的盖盖住,有的用木板盖。

   火笼,暖身用。用三条竹青的竹丝缚住火砖碗的底,之后,在火砖碗外面编织成火笼。把火放在碗里,供人取暖。火笼有粗细,细的编的非常精致,可以作为身上的装饰品。如今在农村还常见到一些老人使用。

   竹鞋笼,房间放鞋用。用篾丝编织的容器。上面有盖,用一公分左右竹青篾条编织成。平时收放鞋子所用。

   窗帘,挂窗用。用篾丝根据窗的大小,横着相隔半公分左右穿连在一起的帘,挂在窗上,可以卷动。可防太阳与蚊虫。

   菜篮,用竹青的篾丝编织成装菜的圆竹篮。上面用两条竹篾交叉后,在缚住四个篮唇作为菜篮柄。

   饭篮,盛剩饭用。用篾丝编织成的竹篮,上面用一条竹篾缚住后面的篮唇后到中间分成两条,之后,在篮前面两边的篮唇缚住作为饭篮柄。旧时,没有冰箱,为了不让剩饭发臭,用竹饭篮挂在梁上吹风。

   书篮,放书用。用一公分左右的篾条编织成的竹篮,有圆形,有扁圆形,把柄很高。古时读书人出行时,将书装在篮中便于携带。

   重盛,是用非常精致的青篾丝或用半公分宽的竹青的薄篾编织成的直径四十公分,高二十公分左右,上下用篾条夹住的器具。盖也是用同样的材料篾编织成,有八角形,也有圆形。表面编织花纹成图案非常美观,底部用杉木板封住。重盛一般共六格,一头三格。每头用青篾丝编织成刚好给一格放进去的底套,两边做有提把。最低格放进去后,上面再放两格。定亲、拜寿送礼,每格放一样礼品。也有一头两格的重盛。两格和三格叫重盛,一格叫礼篮或礼盛,礼篮和礼盛略小。

   旧时家用的竹器还有很多,如装拿零碎货物用的箩头儿;用于篱什物用的笊篱;桌上盖菜用的菜盖。生活上还有镬筅、吹火管、筷子、扫帚、酒筒等。这些竹器虽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曾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老辈人的记忆里,仍闪闪发光。(文/周运懿  图/张嘉丽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N 编辑:张嘉丽责任编辑:周锋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