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垃圾是景区一道碍眼的“疤” 需要专人消除

温州网讯截至昨天下午4时,市区大罗山景区清明假期共迎来游客10.12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景区环卫压力也随之倍增。当天,景区环卫工人胡检验系着安全绳,攀爬到龙脊景区的峭壁上,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
下午1时许,记者在大罗山龙脊景区遇到准备攀爬到峭壁上的胡检验。大罗山景区保洁工作采取社会化运作,龙脊一带由胡检验所在的浙江始祖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
在同事的协助下,这位“大罗山美容师”把安全绳系在腰间,检查是否已经牢固。他伸出双手,上面遍布老茧,还有一道道伤痕。“悬崖上荆棘多,一不小心就会刮伤手,经常有的。”记者问及伤痕时,胡检验憨笑着摆摆手。
山崖下、峭壁上的垃圾是景区一道碍眼的“疤”,从2017年开始,大罗山景区陆续安排经过培训的环卫工人,系上安全绳对危险区域的垃圾进行清理。
“近几年,在我们严格管理及大力宣传下,大罗山上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显著减少,但难免还有出现。”温州生态园大罗山综合管理办公室风景名胜管理处处长余俊介绍,每隔20多天,他们会安排环卫工对这些陡峭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昨天恰逢假日客流高峰,加上天气晴好,适宜清理作业。
龙脊南侧,是一道落差近百米的悬崖。峭壁上的石缝落满了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包装袋等垃圾。安全绳一头被系在悬崖边的铁栏杆上,在同事的协助下,胡检验翻过栏杆,一步步挪到悬崖边缘。一手提着垃圾袋,一手拿着铁钳,他小心翼翼地夹取垃圾,同时还要确保身体平衡。
沿着数十米宽的悬崖一路腾挪,花了20多分钟,胡检验捡出了数十个塑料瓶,装满了一个大号垃圾袋。“游客随手一扔,只要一秒钟,我们的工人得冒着生命危险,花这么久才能捡出一袋。”余俊说,为了确保作业安全,他们下一步还将对安全绳进行统一升级,安排户外运动专业人士指导环卫工人安全操作。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景区管理的加强,近年来,大罗山景区环境日益变得整洁。沿着大罗山的游步道,记者一路走来,发现沿途路面上极少见到垃圾。
据悉,温州生态园大罗山综合管理办公室对大罗山景区实行统一管理,每年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强化保洁,共有环卫工人近80人,主要景点、游步道都配置了垃圾桶、垃圾坞等设施,全天候专人清理,并制订《大罗山景区环境卫生保洁项目考核标准》对保洁公司进行管理和考核,明确奖惩的标准和范围。严格落实督查制度,极大地提升了景区整体环境。目前,大罗山景区已实现全域化保洁,2018年大罗山各景区共外运垃圾3080余吨。
曾坚持多年在大罗山上捡垃圾的外国友人伊凡大叔,是大罗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市民眼中的“环保界洋雷锋”。尽管他已经离开温州回到澳大利亚,但他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今年以来,景区管理部门聘请一批市民担任大罗山环保义务监督员,发动志愿者组织加入大罗山环保事业,涌现出大罗山志愿服务队、温州市绿色公益协会、温州大学步青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温州商学院“啄木鸟”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者队伍。在今年的“我为大罗山添新绿”植树活动中,特地将新植的银杏林命名为“伊凡林”,号召更多市民共同参与大罗山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