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说人生”传万家 85岁老人不遗余力传播孝文化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赵礼锋)“岁月流长,我们欠父母一场旅行,与其追忆过往,不如珍惜现在‘微孝’做起。”在抖音上有这样一股传播孝文化、正能量的清流,而这股清流的引领者竟是一位85岁高龄的文成老人,他在抖音上注册了名叫“孝说人生”的账号,不断发布“孝文化”创意插画短视频,传递孝文化。 据悉,这位85岁高龄老人名叫包学冠,是文成县周边家喻户晓的孝文化传承人,传播孝文化已有几十载。他所在的街头村,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传承发扬孝文化,现如今已是全国村镇学习的标杆。
记录身边孝事 到千家万户宣传孝文化
包学冠曾经是名教师,在他从教时,就开始在村里宣传孝文化,直到2007年退休后,他开始担任珊溪镇街头村老年人协会副会长一职,当起了街头村的“和事老”。
谈及自己与孝文化的故事,包学冠说:“说句难听的,街头村的孝文化是被逼出来的。”包学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991年村老年人协会成立后,很多老人前来投诉说被子女打骂,老年人协会出面调解。此类事情发生多了,老年人协会便开始反思,调解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还应该通过孝文化建设。
就这样,街头村开始通过孝文化创造、曲艺表演等形式开始大力宣传孝文化。同时,村里还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孝顺子孙评选活动,希望通过评选,让大家都学习孝顺子女的事迹,改变村里的风气。到去年为止,该村孝顺子孙评选活动已有26年,村里的风气真的好了很多。通过孝文化宣传,回家探望老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老年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从一家一户讲孝行,到千家万户践孝行,如今的包学冠虽已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每逢一事一迹,都会用相机和笔记录下来,前后共记录了街头村139个孝顺子孙的故事。他为了能把街头村优秀的孝行事迹传播出去,不仅数十年如一日地撰写新闻稿、出版孝文化书籍,还获得过《温州日报》“十佳通讯员”的称号。
从零开始学习 抖音上孝说人生引人关注
多年下来,包学冠成了文成县家喻户晓的孝文化传播人。不过,在传承孝文化的过程中,他发现,通过书籍、口头宣讲并不能特别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为此,他开始寻求新的途径。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受、传承孝文化。”包学冠说,用当下热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孝文化势在必行,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传播孝文化才最有效。但对于网络,包学冠并不了解,但他相信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做到。
可80多岁的高龄,视力严重下降,更何况包学冠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何谈玩抖音呢?于是,他便虚心求教村里的年轻人,戴上老花眼镜专心摸索网络和新媒体,村里的年轻人教他一次又一次,从软件的下载安装、注册、发布等等环节开始,期间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年轻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不止常人的数倍。
“很多人劝我放弃,但传播孝文化是我的信念,我不会轻易放弃。”包学冠说,“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如果大家都不重视孝文化的传承,一代代下去,我们民族的根本就会被动摇,传播孝文化是我毕生的信念。”
后来,包学冠在文成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结合当下新二十四孝和街头村孝行故事,找到专业人员制作简洁又温馨的插画,再配上他撰写的发人深省的话语,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孝说人生”上。包学冠说:“视频一上线就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我太高兴了。”
包学冠的“孝说人生”自去年7月中旬发布作品至今,获得了大量“抖友”的点赞和关注。目前,“孝说人生”更名“别young文成”,已发布72期作品,吸引5.3万粉丝,获赞64.9万次。
“我把半辈子的精力都专注在传播孝文化上了。能够让孝文化的能量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包学冠说,他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孝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