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镇作为唯一乡镇代表在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文成新闻网讯 4月20日,全市建设平安温州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会议召开,玉壶镇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乡镇代表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经验分享。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近年来,玉壶围绕地域广、华侨多、老人儿童占比大等特殊镇情带来的治理难题,实现思维转变、资源整合、方式创新,仅2020年上级交办129件,同比下降28.7%,矛盾纠纷调解138件,同比上升36.6%,诉讼服务专区立案数同比下降19.18%,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30.82%,走出了一条涉侨基层治理改革的新路子。
注重“三增三减”,架起社会治理“暖心桥”。始终把握“社会矛盾宜散不宜聚、矛调资源宜聚不宜散”的增强原则,坚持站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运行成本、不增加精力负担”的三减要求,深度融合整体政府、诉源治理等工作理念,将分散在全镇各处的公检法司和综治、资规、住建、执法、市监、安监等基层站所,统一导入到镇政府一楼,实现多部门集中办公、中心集约管理、专区集成服务的“一中心八专区”。搭建了左边政务服务中心“好办事”,右边社会矛调中心“办好事”的物理空间,架起基层社会服务和治理工作的“暖心桥”,让老百姓有地方“找个说法、办点事”,拉近了干群关系,实现了服务功能与政治引领的共赢。
注重“三防三治”,推进社会治理“一张网”。按照“群防、人防、智防”的要求,以29名基层网格员为主干,以145位村干部为支干,在当地有威望、有经验、公道热心的农村老党员、知名华侨、乡贤中选任了8位“和事佬”,打造集受理、处置、宣传、隐患排查等工作一身的高素质队伍。通过网格巡查、电话预约、上门揽件、信访信箱等方式,建立以“和事佬”为协调员,村干部、网格员代理代跑的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一张网,实现由“单纯接访、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服务群众”的转变。特别是针对侨乡特殊的镇情,依托海外服务中心,在海外设立矛盾调解联络站,跨国选聘一批海外调解“和事佬”,以视频面对面、协议直接签,有效推动矛盾纠纷事项化解。
注重“三少三多”,扎牢社会治理“闭环链”。把“到县里反应的少了、到镇里要求协调的多了;社会纠纷争议少了,协调化解多了;遗留问题少了,可以解决的事多了”的“三少三多”作为评测检验标准,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实践中,玉壶遵照“风险联排、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队伍联合、平安联创”的“五联”机制,形成了“一门受理、多元化解、司法断后、闭环运行”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确保矛盾纠纷办理全流程无缝对接,打好问题化解主动仗。2020年,玉壶矛调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共受理事件809件,同比上升23.3%,成功化解768件,化解成功率94.9%,相关经验做法被浙江在线、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同时,公安部和省市政法委、公检法系统各位领导亲临玉壶指导,让该镇既坚定了改革信心,也清醒认识到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改革为先、善做善成,必须齐抓共管、联合治理。下步,该镇将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侨乡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