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记者探访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蔡立铖 黄成杰 郑士鑫 陈文瑞)在西坑畲族镇,有这么一处充满红色底蕴的景点——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珍藏于馆中的毛泽东像章是中国人民情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徽章艺术的瑰宝。该馆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近日,记者提前探访了西坑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当中的一枚枚像章,走进伟人毛泽东伟岸的一生,探寻红色记忆,彰显红色情怀。
据悉,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层。一层、二层是展厅,一层主要展示像章艺术,分两个篇章,一个是像章溯源,还有一个是像章大观;二层主要展示毛泽东伟岸的一生,以及毛泽东在浙江的足迹。博物馆的外形参照毛泽东故居的样子设计,建筑顶部造型由多个“人”字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馆内不同材质,不同时期的像章共有7万余枚,是中国红色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日进花了50多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像章溯源处囊括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像章藏品。
馆中还同时介绍了像章的起源,展示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像章。
刘日进说:“一层主题展厅的第二个篇章是像章大观,它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材质章,展示了50多种制作像章的材料。其中有一枚是60年代援越抗美部队,在越南战场上用打下来的美国飞机残骸铸成的。”这架被击落的战机便是赫赫有名的美国B52轰炸机,其残骸被制作成像章对我军来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除了这一种特殊材质的像章外,旁边还有金银、玉、象牙等特殊材质的像章。世间无材不成章,材质章以其变化多样的制作工艺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陈年往事。
在珍稀章和精品章展区也收藏了众多意义非凡的像章。据介绍,珍稀章就是数量少、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很高的像章。展品中有中央政府50年代初赠送给少数民族的像章;其中一部分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部队和有关部门赠送给英雄模范和劳动模范的像章;还有一部分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送给老根据地人民的像章。所谓精品章就是指品相完好、造型美观,而且有文化内涵的章,比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枚章,是根据第三套人民币一毛钱纸币上的图案制作的,很形象。
而在这么多像章中,有一枚可谓是刘日进的镇馆之宝。“我们中国最早的毛泽东像章产生于中央苏区。”刘日进说,“1931年11月,为了庆祝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造了一部分像章,目前全国只遗留下这一枚,是一位北京爱好收藏的朋友转让给我的。”
凭借着不重样的71611枚毛泽东像章,刘日进于2009年5月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既有之最的称号那么馆内最大和最小的像章又在什么地方呢?“所谓大章,即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像章,馆内的这枚像章直径101厘米。1968年毛主席75岁,当时江苏常州一个造火车头的工厂,造了75枚这样的像章挂在火车头上。这枚像章就在火车头上飞越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留下历史的痕迹,也留下很多故事。最小的像章直径只有2.2毫米,象牙材质,是雕刻大师凭感觉雕刻的。”刘日进说道。
记者手记:毛泽东像章融书法、绘画、雕刻等技艺于一身,集史料性、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为一体。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