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助力文成红枫古道续写《秋思》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夏灵犀 潘温博 夏璐璐) “碧水荡轻波,红叶洒山坡”——这就是被《人民日报》归为全国九大最美赏枫地之一的文成红枫古道。文成县的红枫古道被誉为“浙江最美的秋景”,每到秋季各种不同颜色的枫树浩浩荡荡绵延数公里。古时候,红枫古道是交通要道,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遗产和自然资源,现如今,它还是乡村振兴的支点,更凝聚着海内外华侨华人的乡愁。
文成境内,目前尚存的红枫古道多达70余条,遍布文成,连通文成的大镇小乡,其间古枫林立3000多棵。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大会岭、岩庵岭、龙川岭、道岭……2022年3月,文成县人民检察院正式开展红枫古道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
翻山越岭寻觅案件线索,专项行动打开治理新篇

沿古道访古树名木,穿山越岭查文物资源,进乡村促旅游经济……专项行动方案刚刚确定,各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近年来,随着文成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国内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览红枫古道的魅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古道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管理的隐患。文成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古道沿线的古树群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枫香受到叶丛螟、黄刺蛾森林病虫害侵害,松材线虫的疫木长期随意堆放,存在着感染其他健康古树的隐患。
如果说树是古道的血肉,那么文物则是筋骨。如位于大峃镇北的大会岭红枫古道是浙江省级文保单位,是文成县古时交通要道,虽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且人文景观众多。沿途集中了多种文物遗存类型,有会吉桥、岭脚亭、半岭亭、会云寺、云亭庵、云顶寺、元末吴成七农民起义时建造的白杨寨遗址等等,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
办案人员调阅古道沿线文物资料,一路实地调查发现:该条古道沿路的亭庙内煤炭堆放,村民在脚亭内给电瓶车充电,岭脚亭、廊桥内无消防设备,均存在着森林火灾隐患;半亭岭被游客涂污、私刻乱画,木质结构文物有受到白蚁、蛀虫等侵害风险;野外文物则有被偷盗风险,沿线尚无监控设备,存在着安防风险。
“根据今年3月最新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浙江省古道分级保护办法》,作为省文保单位的大会岭古道应为省一级古道,目前需要重新申报,并在古道入口、出口或沿线重要位置设立标识。”文成县人民检察院珊溪检察室主任郑国龙表示,省一级古道申报成功将进一步规范大会岭古道的保护开发,不仅对标识设置、路面质量、周边环境、文物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还将进一步彰显文化内涵,提升文成古道资源的文化品位。
检察听证凝聚社会共识,协同多方构建保护屏障


针对上述问题,公益诉讼检察官主动与文成县文旅、资规、侨联、大峃镇政府等部门多次商讨研究,为红枫古道提供完善、翔实的保护方案,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省一级古道的申报工作。
2022年4月15日,文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锋主持召开红枫古道保护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邀请县文旅、资规等4家相关单位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探讨,为古道保护和开发建言献策。
“建议将本地的传说故事、非遗项目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古道保护中去,比如收集整理相关重要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及典故传说在有关场所或节点进行展示,进一步突出文成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县政协委员吴芳芳表示。
“建议通过成立公益组织更好保护古道,同时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巡逻人员,实现古道沿线的常态化管理。”县政协委员胡雄兵则建议政府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郑国龙介绍,保护文成红枫古道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文成县人民检察院推行“公益调查+公开听证+基层治理”一体模式,构建红枫古道全方位保护屏障。
截至目前,该院已对被评为省级森林古道的4条古道现状进行调查,收集保护不力线索10余条,制发检察建议2份,督促整改大会岭、道岭古道2条,发放公益诉讼宣传资料2000余份,助力文成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公益诉讼护航乡村振兴,文旅金字招牌再度焕新

“古道的保护不能仅仅针对古道或古树本身,还要尽量走出一条古道保护与旅游开发、游客与古道和谐共存的发展道路,要让我们的办案进一步延伸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郑国龙表示。
秉持这一理念和目标,古道、古树的整治与保护就此展开。县资规局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将古树群的标志悬挂在显眼位置,并在起点位置树立石碑进行保护提示,同时组织施工队对古道和两边群山的松材线虫病枯死木进行清理,利用专用生物粉剂对虫害进行消杀。开展野外用火管理宣传,树立禁止古道野外用火宣传牌,组织护林员进行防火巡护。县文旅局为保持古道原有风貌,及时清理碑亭石刻上的图污乱画,并启用25处摄像监控,完善安防工程,落实资金要求,将古道文物纳入平安工程建设,进一步消除古道消防隐患。

近日,检察官在回访古道时,碰到一队来古道的游客,在向游客出示整改前后对比图后,游客表示“整改后的古道附属人文遗迹特色更加明显,让人更加有兴趣去了解古道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我们更想驻足观赏了,回去后我会介绍更多的人来古道游玩、了解古道背后的故事。”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及时根据省林业局即将出台的古道等级认定办法,尽快申报大会岭和道岭古道为省一级古道,将在古道入口、出口或沿线显眼位置处设立古道等级标识,方便游客游玩、赏析文成古道的魅力”。
《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美丽风景和美好人文环境,正在检察公益诉讼的保护中续写着新篇章。
编辑:陈方东 责编:项露露 监制:陈叶静 总监制:黄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