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看变化:秸秆还田 农民再添致富“菌”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陈小乐 王安)秋收工作接近尾声,农民们为如何处理秸秆犯了愁。记者了解到,公阳乡以一簇菌朵为契机,将秸秆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闭环式"的生态循环农业创新路径。
走进公阳乡紫华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往秸秆和木屑的混合基质里撒播赤松茸菌种,再盖一层细土,最后为菌种盖上一层秸秆制成的金黄色的“被子”。菌种播下去后,秸秆会慢慢腐烂,为菌种的生长提供肥料。
“我们需要每天过来监看湿度,及时做好补水。大概种下去50-70天,就会有菇长出来了。”文成县明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秋莲掀开稻草向记者介绍,此前播种完成的赤松茸处在菌丝生长阶段,出菇后可持续采摘到来年的三月下旬,到了四月,又可以栽下水稻秧苗。同时,秸秆还田种植赤松茸,无需喷药、施肥,为他们节省了化肥、农药等开支1400元以上。
公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员叶金满说:“水稻收割后,利用冬闲田对秸秆进行轮种赤松茸,这样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解决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问题,让秸秆变废为宝,可以增加农田肥力、减少水稻病虫害等。”
据悉,公阳乡位处500米的高山台地,地形平坦开阔。过去,合作社专种稻谷,一年忙活到头,除去农资、人工等开支,收入较为有限。试种菌菇,预计每亩至少可增收1万元。
公阳乡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目前公阳共种植水稻近66公顷,若能在期间轮种赤松茸等菌菇,全乡可增收一千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