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看变化|校地合作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助力文成开出致富花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胡琳琳 朱伟 郑坚坚 夏林艳)近日,被誉为“红色金子”的名贵中药材——西红花迎来了绽放。

走进二源镇文瑞未来农业共富工坊,一排排架子上紫色的西红花开得正盛,工人们忙着采摘鲜花、抽取花丝,分工明确。来自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的王平教授正在花房观察西红花的长势,并和县农康研究院的副院长陈知龙讨论后续的产品开发问题。

据了解,西红花使用价值最高的是花蕊柱头,也被称作花丝,一朵西红花里面的花丝只有3根,收集一公斤的干花丝就需要采摘大量鲜花。除了“花丝”产品的研发外,王平和县农康研究院重点研究了西红花花瓣的利用,使西红花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关于后续产品的开发,可以用剩余的花瓣制作相关产品,例如市面上的藏花精油就是用西红花花瓣制作而成,并且其使用效果也非常好。”王平说道。

此外,由于西红花的生长阶段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1月下旬到翌年5月的田间种球繁育阶段,二是5月中旬到11月下旬的室内培育开花阶段。因此研究院的成员们还计划利用村里秋收后的闲置农田进行西红花种球繁育,形成“西红花-水稻”的轮作模式,以此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王平说:“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当前采取的是室内室外各半年的种植模式。通常在五月份的时候挖出种球,放置于培育架上,等西红花开花之后就马上落地。一般11月底12月初就能还种于田,这样刚好可以和水稻进行轮作。”

据二源镇文瑞未来农业共富工坊经理人郑明誉介绍,共富工坊遵循“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以金丝皇菊作为特色产业致富切口,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去年开始试种西红花,如今西红花的试种成功,让他为下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添了信心。
据陈知龙介绍,西红花项目是县农康研究院发挥校地合作优势,浙江工业大学王平教授来文成开展的农业科技项目。该项目的西红花水稻轮作模式具有很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他也表示,希望未来能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吸引更多名校专家团队来文成,对接文成农业企业的技术需求,助推文成农业企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文成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贡献研究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