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乡土文化  ->  走遍文成  -> 正文走遍文成

吴成七寨 古寨巍然,民谣悠长

□ 周玉潭/文 张慧冠/摄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9日 来源:

01

    元至正十八年(1358)秋天,洞尖山上阴云翻滚,高高耸立的吴王旗在西风中猎猎作响。吴成七站立在营垒上,举目远望,坚毅的脸上透着凝重。
    吴成七也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站在洞尖山顶了。他的出生地吴庄离这也就二三里路,有山道相通。他跟随父母来采过山菜,和小伙伴来摘过山果,站在山顶上,天高地阔,他豪情勃发,曾想像自己是一个王。
    后来吴成七到黄坦新凉堂毛家当了上门女婿,从事农耕。他是个不安分之人,而且练得一身武功。有力气,也有胆量,与伙伴合约,一起去贩卖私盐,几次挑着重担从洞尖山下经过,艳阳高照,大汗淋漓,他也曾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有钱了,发达了,就在山顶上建一间房,静静坐在上面享受高山的清凉。
    贩卖私盐虽来钱快,却是刀上舔血的行当,同行弱肉强食,官府打压拦截,时刻会有牢狱之灾,甚至会有生命之危。至正十三年(1353)春天,吴成七运盐至瑞邑五十四(今文成巨屿),被官府抓个正着,盐被没收也就罢了,一群官兵还要抓他与同伴去官府。去了官府就没有回头路,他一时情急,挥拳反击,重拳落在盐官身上,盐官顿时倒地一命呜呼。天大的灾祸就这样闯下了,官府也毫不迟疑将之定为谋反。
    现实将吴成七逼到了绝路,横竖都是死,他干脆反了。他约一群朋友,有武师宋茂四、落第书生支云龙,懂兵法的周一公,在毛湾围栅栏垒营寨议事。当时百姓连年饥荒,官府欺压,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吴成七振臂一呼,百姓云集响应,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千人,于是他在四周高山筑寨,占据制高点,在通往黄坦之门户建立高垟与马坪二寨,在泰顺及闽北方向建立天高、水盘、水牯三寨,在瑞安方向建立牛头、白羊两寨。当然还有洞尖山寨,这座山位于瑞安、青田交界处,山势高阔,居高临下,大峃、黄坦一目了然。他派人在此建造营垒,驻兵把守,观察官兵动向。
   事情发展异常顺利,队伍滚雪球般壮大。吴成七于至正十四年(1354)自称吴王,将王府从毛湾迁至龚宅石鼓楼。向青田、瑞安、龙泉等四面出击,一路所向披靡,势力范围扩大到处州(今丽水)、温州、婺州(今金华)及闽北建瓯一带,并采取周一公、支云龙建议,开始开科取士,选拔文官武将,大有一统天下的壮志。同时,所到之处建造100多个营寨,首尾相连,环环相扣。此时,洞尖山只成为其中一个小山寨而已,在吴成七心里已不足轻重了。
    风云突变。如果问吴成七最想杀的人是谁,我想非叶琛莫属。当年他抓叶琛到黄坦王府,以礼相待,想拜他为军师,叶琛誓死不从,他也不勉强,将他送回青田县堂。不想时隔两年,叶琛却领兵来犯,后面还有同乡刘基替他出谋划策,官兵势不可挡,几个月功夫攻破他的外围山寨,步步向黄坦逼近。至正十八年(1358)八月,叶琛攻破了黄坦王府的最后屏障马坪寨,将兵马驻扎在支坳堂上,龚宅再无险可守,王府危在旦夕。吴成七这时又想起洞尖山寨,与宋茂四重新调整兵力,冲出重围,将洞尖山立为总寨,并翼以连环七营,占据高位决心与官兵殊死一战。
    此时,吴成七将目光从大峃转向城垟(稽垟),最后死死地盯着黄坦。风停了,山上山下寂静无声。但他明白,叶琛正在吴王府里排兵布阵,一场生死搏战即将开始。

02

    一日,阳光灿烂,我约笔友雷克丑爬吴成七寨。
    吴成七寨即洞尖山。史载,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叶琛命部将陈仲珍引骁勇卒三千,自瑞安出其(洞尖山)背,击杀宋茂四。吴成七连夜突围,退守百丈林,官兵追杀,追至泰顺筱村,自缢而死。又有民间传说,兵败之后,吴成七躲在三里外的豺狗洞,被外甥所杀。不管哪一种说法,结果是相同的,吴成七兵败寨破,身殒魂灭。从此洞尖山改名为“吴成七寨”。若干年后此山属大峃镇金山村,因而又名“金山寨”,海拔726.9米。
    克丑对吴成七寨是很熟悉的。小时候就去寨顶玩过。那时他还在读小学,老师带他们春游,大家包里揣着几个清明馍糍从黄坦学校出发,爬山跃岭到洞尖山脚。去寨顶没有大道,大家只顺着山的东边一条小路往上爬,路很小很陡,老师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终于爬上寨顶,大家整齐排在山顶上,听老师讲吴成七的故事,说他如何刚勇执义,英勇无畏;如何寡不敌众,英勇就义。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克丑心中也留下深刻印象。克丑还记得当年山顶的情景,说看到过山寨周围残留的矮小的石墙以及村民在山顶祭拜吴成七的香炉。
    现在去吴成七寨便利多了。有公路通到半山腰,近年有人集资兴建游步道,铺上台阶,从公路一直通到山顶。脚下有牌坊,名迎宾坊;往上百来米,建有一亭,名吴王亭。亭旁是宽大园地,种着番薯。再往上,路两旁长着茂密的毛竹、树木,路面上铺满干枯的树叶与竹叶。
    石板路或直或曲向上延伸,约两千多步,至山顶,此处就是吴成七寨的寨址了。寨址是一个没有长草木的荒坪,明显被人整理过,仍留有挖掘的痕迹。整个荒坪呈椭圆形,分为上下两级,最长处约60多米,宽20多米。上部分下面还围绕着一条宽两米的寨缘。克丑说,残缺的石墙就在寨缘的东面,我爬过去寻找,却没有找到,倒是看见东南向有一堆粗劣的块石,不知是否就是当年遗留的擂石。寨顶上立着两块石碑,高二三十公分,宽五六十公分,黑乎乎的,凑近能看清字迹,一块刻着“文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成七寨址”,另一块刻着吴成七寨址说明。碑上注明立碑时间为1984年4月18日。
    吴成七在此立寨无可置疑。有史为证,宋濂在《叶治中历官记》中说吴成七(吴德祥)“别作新寨于洞尖山,翼以七营,竭力死守。”而且,文物部门考察时发现,寨基草皮下存有大量的炭化火烧米(或谷)和古瓷、陶、瓦等残片。克丑也说,他小时候爬山时,也看过炭化米。此时,他在山顶上四处寻找,真的找到了几粒瓦片与一粒瓷片。看四周,悬崖峭壁,危峻异常,的确是立寨的理想之所。
    但我却怀疑此处是“吴成七总寨”的说法,毕竟山顶过于狭窄了,与我们脑际中的“总寨”有太远的距离。说总寨,应有指挥所、议事厅、练兵场,可惜这里只有几百平方大小,比我见过的马坪寨、雷公寨面积都小,怎能担当“总寨”的重任呢?
    邢松琪老师曾撰文说,“此寨以其有利地形,本来就是吴成七指派亲兵担任瞭望、联络各分寨军情及发烽火讯号之寨,只不过后迫于形势,一部分起义军退驻这里稍加修固而担当与敌死战之后期总寨”。我也赞同此观点。
    站在山顶上,天蓝如洗,凝目远眺,四方山峰首尾相连,连绵起伏,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青的山峦,白的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人间美景。四处无声,隐隐地听到山下敲打的声音,牛叫的声音,公鸡啼叫的声音。

03

    六百年过眼云烟,吴成七已尸骨无存,但关于吴成七,关于吴成七寨,仍有一首歌谣在民间不断吟诵:
    吴成七寨,金银九排,
    排排九缸,缸缸九万,
    谁人想得,钥匙放在吴庄水口坦。
    这首民谣谁人创作,不知道,也许是哪个失意文人的酒后涂鸦,也许是百姓诸多想象的结晶。但民谣浅白易懂,朗朗上口,又与金银有关,因而在文成流传很广,不断勾起人们的无限联想。
    几百年来,民间是相信吴成七兵败后仍存有金银财宝的,传说当年吴成七势力强大,收取十三省的钱粮,虽为草王,但毕竟是王,怎么可能没有金银呢?因而在民谣一遍一遍的吟诵之中,一批又一批人员走在探宝的路上。
    克丑是龚宅人,他说龚宅就有探宝的故事。龚宅大多居民姓吴,但此吴不是吴成七之“吴”,是清康熙年间从垟丼迁徙而来,据说先到周岙,受人排挤搬到龚宅,拼命开荒种作,有一天竟挖到一缸金,不知是否是吴成七藏的金银,反正从此发家,建房买田,娶妻生子。
    还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龚宅村还保藏着吴成七的族谱,放在一个文化人手里,族谱上有存放金银的线索,但隐隐约约,难以揣测。此人日夜研究,带领众人四处挖掘,其中就去过吴成七寨、稽垟吴成七墓,但终无结果,最后此人突然发疯了,一把火烧了吴成七族谱,从此再无藏银信息。
    吴鸣皋老先生在《文成见闻录》中记录着邢宅邢邦美去稽阳豺狗洞寻金的事。说邢邦美在家梦见豺狗洞内有很多金银,以为是某神给他托梦,于是携着柴刀,提着风灯,去了豺狗洞,凭着年轻胆大,怀着对金银的强烈愿望,独自一人进入洞中。洞时大时小,或上或下,弯弯曲曲,潮湿阴森,虽然他仔细察看,四处翻找,但除蝙蝠外,一无所见。后听到洞中有莫名响声,害怕出了山洞,寻金终以失败告终。
    时值今天,关于吴成七寨的民谣仍在口口相传,仍然有人或明或隐顺着民谣的暗示在翻找着金银。甚至有人还向文化部门建议,说吴成七的金银就安放在吴庄水口坦,建议开发吴庄,寻找金银;也有人说金银就存在稽垟双尖山下吴成七的坟墓里,要求全面开掘,找出财宝。不知是想借此发展当地旅游,还是真的受到金银的诱惑?
    六百年过去,吴成七成了一个谜,一首民谣更使吴成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吴成七寨静静矗立,等待人们去探寻,去叙说。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项露露编辑:张嘉丽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