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新闻  ->  深度报道  ->  热点关注  -> 正文热点关注

以水破题实现“五水共富”:所地共建 助力山区渔业“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3日 来源:文成发布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陈秀秀 朱伟 郑坚坚)“今年1月份我们就有千万元的鳗鱼订单,我们打算把这个订单放到文成未来渔业孵化园来交付,希望专家们对我们的鳗鱼全产业链进行指导……”近日,参加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成立揭牌仪式的嘉宾们来到巨屿镇参观文成未来渔业孵化园,文成鳗鱼全产业链项目的公司负责人张瑜介绍了项目落地情况。未来渔业孵化园区占地约50亩,拥有四个标准厂房和一栋山水侨匠人才楼,养殖水体约8000立方米,打造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的水产养殖基地,并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推广至县域,带动整个水养殖产业进步。

文成积极培育“三鱼一虾”养殖品牌

  好水养好鱼,好鱼带产业。文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温州第一,境内飞云江水质常年居全省八大水系之首,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最优的一类。近年来,文成围绕“五水共富”的战略部署,重点聚焦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设施养殖等三大领域,培育“三鱼一虾”养殖品牌,2023年,全县渔业产量达1838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愈发坚定。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此次来文的专家们认为,文成具备培育现代绿色生态渔业的良好条件。同时,专家们也对文成水养殖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文成受制于环保和土地双重管控,需要新型养殖模式支持渔业发展。比如我们温州地区的一个土著物种——温州光唇鱼,它如果采用新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一立方水体可以达到30公斤的产量,相当于我们传统的帆布池流水养殖的10倍,以及这个土塘养殖的20倍,所以通过新型的养殖模式可实现设施增地、设施增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姜建湖说道。

  专注于稻渔养殖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副主任、副研究员迟美丽也直言,要根据文成稻田情况筛选合适品种,同时通过组织培训、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养殖户积极性。“品种要选适合浅水性、时间、温度都合适的一些高产值的品种,比如说鳖、青虾、溪流性的鱼类等等,需要不停地摸索。”

  在此次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成立揭牌仪式暨文成“山水侨匠”新农人品牌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文成县“山水侨匠”新农人品牌,并向首批“山水侨匠·水系列”“新农人”导师颁发聘书。接下来,来自浙江大学、省水产推广站、省淡水所的教授专家们将点对点为文成渔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我们可从专业技术角度来支撑地方渔业发展,比方说为之后一些适养品种的筛选、新型养殖模式的构建以及配套养殖技术的研发提供渔业科技力量。”“新农人”导师姜建湖说道。

  据悉,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成立后将立足文成县、面向温州市、辐射浙南地区,聚焦山区淡水渔业技术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建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集聚区,着力将高质量科研成果转换落地。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郑阿钦表示:“研究所已在淡水渔业养殖方面沉淀72年,在水产遗传育种、疫病防治、养殖技术、资源与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加工等方面有着长期研究和丰富成果,期望能将这些成果落地文成,带动水资源向水效益转化。”

  温州分所的成立不仅为养殖户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学习技术的专业平台,更为他们带来了进一步发展产业的底气和信心。

  “希望此次研究所的成立能为我们带来技术帮助,解决养殖难题,比如鱼类防病、生长、保健等方面的帮助。”在高岭头水库养了十几年光唇鱼的文成县铜铃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叶永丰告诉记者,他十分看中渔业养殖这增收途径,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此次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落户文成县,将通过所地共建助力山区渔业“土特产”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7年,水养殖产值达3亿元以上,带动群众增收2亿元,为山区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祉,实现“五水共富”的美好愿景。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赵海镇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