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壤镇人大:打造“代表议事厅”绘就 侨乡幸福“枫景”
文成新闻网讯 小侨村、议事忙,长亭下、视讯旁,串门琐事、家长里短,咖啡相伴,倾诉心里话。近年来,周壤镇人大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探索打造“代表议事厅”,源头化解鸡毛蒜皮“家事”、连线调解跨国纠纷“急事”、共商共解村级幸福“要事”,绘就别具特色的侨乡“枫景”。
“云端握手”巧解涉侨难题

仅历时1个月,县级新型储能电站落户南岭村政策处理工作便全面完成,这一切离不开“代表议事厅”的倾力相助。针对侨乡涉侨矛盾多、协商议事难的现实情况,周壤镇人大以村级调解室为“代表议事厅”阵地,全面动员一批有声望、有能力、群众基础好的人大代表担任“侨事佬”,云端连线处理跨境涉侨事务、入户走访调解涉侨纠纷。在推进县级新型储能电站落户南岭村政策处理过程中,代表们力排众议、带头签订,并通过入户宣传、连线劝解相结合的方式,以代表之力破征迁之“冰”。自“代表议事厅”成立以来,已先后帮助侨胞办理相关事务198件次,成功调解涉侨纠纷7起,构建“海内海外联动、线上线下化解”侨乡治理模式。
“源头有约”理清家长里短

在大坑村,胡氏两兄弟因房屋装修事宜发生纠纷,人大代表胡立章因深受双方信任,经当事人“点单”正参与调解。现如今,“点单式”议事调解在周壤已不是什么新奇事。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说土话、办土事”的优势,各村调解室内都放置着写有人大代表及联系方式的“调解员名册”,来访群众可采取当场或预约的方式“点单”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代表负责调解事宜。代表们从民间“老理”出发、从乡情亲情入手,源头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年初以来,通过“接单评理”议事机制,代表参与纠纷调解60余件次,化解率达100%。
“民呼我为”激活自治春水

每到周末,项山村“一点半课堂”就回响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都得益于人大代表周守跑的牵线搭桥。在日常入户走访过程中,周守跑总是听到群众反映“侨守孩周末无人看管”,他随即将这项内容纳入群众“需求清单”,提出了《关于打造项山村儿童周末一点半课堂的建议》,有效推动镇政府加速实施落地,争取链接到社工机构、学校等资源,帮助解决项目资金、师资等问题。不久后,“一点半课堂”在项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开课,每周末下午一点半为30余名“小候鸟”带来手工DIY、民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聚焦日常走访中了解到的急难愁盼,代表们发挥自身联通内外的优势,凝聚资金力量、抱团共商共治,一个个解群众之需的项目应运而生。镇级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设处处可见代表的身影,“邻里食堂”助餐送餐、“健康小屋”爱心义诊都离不开代表的层层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