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屿镇人大:运用“人大代表问政”助推“三支队伍”建设
文成新闻网讯 巨屿镇人大全面加强代表“三支队伍”建设,积极搭建社情民意表达平台,创新开展“人大代表问政”行动,纳群言、集民智,实现“村里事、村里议、村里治”,让村里的事从“管大家”转向“大家管”。
健全组织,助优代表队伍。做实网格化管理,将全镇14个行政村按片区设立4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将人大主席团成员划入4个人大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按属地列席村务联席会议,将全镇60名人大代表每周安排2名代表排班接待群众,并创新推行“人大主席团成员+村书记+人大代表”的“人大代表问政”模式,通过现场说事,把问题亮出来,把解决问题的计策找出来,让群众广泛参与到村里事务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所思、所急、所想、所盼的问题。据统计,“人大代表问政”活动开展以来,已采纳村民意见建议73条,化解矛盾纠纷22起,帮助解决民生实事132件。
健全机制,助力中心工作。制定人大主席团主题活动计划,把助推中心工作作为人大主席团的最重要任务,人大主席团成员根据工作分工,作为主题活动召集人每月20日安排人大代表问政活动,包干当年度民生实事的监督落实,确保“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活动,全程跟踪问效。探索推行代表履职积分制,根据镇人大工作安排,代表参与问政活动,走访选民和群众,反映群众诉求,撰写建议议案等列入履职量化积分,让代表履职得更加规范,既保证代表的正常履职,又促进代表问政的成果转化。如:在巨屿镇,大桥路与镇中路交叉的四个路口曾一度成为违停车辆和占道经营的“重灾区”,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还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附近村民向代表反映这个问题后,该问题在“人大代表问政”上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顺利推动了该路段整改措施的落实。
健全阵地,助推村企联建。通过“园区内选一批、能人回引一批”等形式,把那些政治过硬、致富出众、群众公认的优秀企业人才充实到人大代表队伍中,建立完善企业人大代表储备库。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设有标识、代表形象岗、代表网格分布图、“联商督促智”工作机制和问政成果展示栏等板块内容上墙,配齐桌、椅、信箱等,企业人大代表在此开展学习活动、接待群众反映民意、问政议事、凝聚共识等复合功能。探索推行“村企联建”模式,成立由村两委、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学校代表等多领域的成员组成的“百家合议厅”议事协商委员会,以整合多方利益诉求。近年来,引导人大代表企业结对贫困大学生22人,落实帮扶资金30余万元,促进村集体经营性增收40余万元。成功助力儿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城市的建设,在孔龙村建设了老年食堂、儿童友好主题公园。推动S220省道建设提上了日程,针对云江大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的专项整治,这些代表建议都得到了上级部门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