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联动·与山共兴 | “秋耳”下田 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毛慧楠 魏为强 夏晓强)眼下正是种植黑木耳的好时节,铜铃山镇的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他们充分利用“冬闲田”,抢抓时机种植木耳。
“总的宽度是一米六,一米六是八个棒子……”在铜铃山镇都铺村,农户罗明林手持卷尺测量菌棒放置的距离,其他村民分工合作,打孔、分拣、搬运、摆放食用菌棒,不一会儿,一排排菌棒有序地“立”在田野上,带来了新的丰收希望。去年他们试种木耳成功,不仅打消了他们种植木耳的疑虑,也看到了种植木耳的前景。
罗明林说:“去年,石门共富工坊交由我们管理的木耳利润很好,所以今年决定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现在大约放置了二十万棒的木耳。”
铜铃山镇因其较高的海拔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木耳。当地农民采用了一种“稻耳轮作”的模式,即在秋季收割完水稻后种植木耳,待来年木耳收获后再进行春播。这种模式有效地盘活了“冬闲田”,使其发挥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罗明林还表示,村里的老年人也能参与摆放菌棒的工作。虽然目前摆放菌棒时稍显吃力,但后续管理相对省力。种植黑木耳不仅为村里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还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发展的道路,木耳种植是个不错的选择。去年,我们村里试着种了一些,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也参与其中,帮忙做些零工,赚点外快。今年,跟着大家一起继续种植木耳。”村民叶昌文说道。
一根根菌棒一头连接着广大消费者的菜篮子,一头连接着村民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