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银环:做教育的“摆渡人”,当群众的“代言人”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夏紫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发挥专业特长,倾情浇灌桃李芬芳,助力教育教学再提升;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践行责任担当,倾心为民建言献策,助力群众福祉再增进。她是文成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峃口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彭银环。

以爱为舟,让学子扬帆远航。从教36年来,彭银环坚持以“爱”为基石,以“爱”感化学生,以“爱”教育学生。她认为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她关爱尊重每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所谓的“差生”。每当学生出现差错时,她不是先去责备,而是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犯错原因,进行正面引导,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做他们的好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完全平等的朋友式交往中,学生都非常乐意向她敞开心扉,比如家庭的不和睦、同学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困惑等等,完全把她当作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知心姐姐。在爱的激励下,学生们的成绩稳步提升,2021年中考,她任教的九年级语文取得全县增量第一的成绩,近五年任教的语文学科也几乎每学期在县里都能获进步一、二、三等奖。
以研为翼,让教学蓄力腾飞。彭银环认为,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研是教育的生命线。她事事亲力亲为,经常参与听课、磨课活动,深耕细作,集思广益,以智慧和汗水打造精品课程。2020年,她带领教师团队开发校本课程《峃口印象》填补校内拓展课程的空白,并获得温州市“小而优”学校特色课程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案例等12个奖项;2021年,她负责的非遗课程《养根马灯》在温州市立项,并在学校创建“养根马灯舞馆”,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马灯舞”在她的努力下走进校园;2022年,她作为温州教师代表,在省里作《在地资源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典型发言,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2023年,她负责的《白落地成长记——劳动教育项目学习》作为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第六届教博会亮相展示。
以学为基,让履职提质增效。彭银环始终以严谨的态度,主动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提升履职能力。她坚信“水不流动会发臭,脑子不用会生锈”,自当选人大代表后,她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撰写理论知识的学习心得。在会议期间,她仔细研读县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家乡已获得的成绩与来年的规划;在闭会期间,她积极参与县人大组织的文明城市创建、营商环境优化、“三支队伍”建设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她坚持做个有心人,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她积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记录民意。多年来,她通过不断地学习,持续激发履职新活力,提升履职新效能。
以责为重,让民忧迎刃而解。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人大代表,彭银环始终不忘自己“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职责。2022年,县内公交车改革后,学校里的学生上下学遇到乘车难问题:公交车线路未经学校附近,学生离校及返校期间至少需步行2.7公里至站点坐车,车次也较少,学生们的出行极为不便,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了解到这一难题后,彭银环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提交《关于优化峃口片(峃口镇、周山畲族乡、双桂乡、平和乡和公阳乡)公交线路的建议》至县人代会,引起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上级部门在实地走访调研后,做出了优化调整部分公交线路的决定,不但解决了学生乘车难题,更是方便了沿线500余名群众的日常出行。
“不管是做教师,还是当代表,最终都要为群众服务。只要是维护群众的利益,就是有意义的事,就要认真履职。”彭银环表示。未来,彭银环将继续牢记自身的使命职责,充分发挥教师和代表的双重作用,做学生信任的好老师,当群众满意的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