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源镇:百亩秸秆助增收 绘就“绿”色新“丰”景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东)金秋十月,在二源镇湖田村,数百亩连片种植的鲜食玉米和水稻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金黄色的稻田和青绿色的玉米高低错落,农户的身影穿插其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在加快秋收进度的同时,秸秆的回收利用也悄然提上了日程。

以前为了减少水稻和玉米秸秆储运成本,农户习惯于把秸秆直接在田里焚烧,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破坏土壤结构等弊端。为了破解秸秆的回收利用难题,二源镇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的同时,积极推进大球盖菇示范基地建设、玉米秸秆饲料化及秸秆还田技术。
在大球盖菇示范基地里,浙江珠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已消毒的废弃菌棒,加入木屑、粉碎后的稻草秸秆重新作为大球盖菇种植基质,上面再平铺一层稻草。粉碎后的稻草不仅能增加基质间隙、提高内部空气含量,腐烂后还能提供一定的养分,促进菌丝生长。上面覆盖的稻草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更利于营造优良的大球盖菇生长环境,不仅发菇多,而且个头还大。现在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扩展到30多亩,招聘产业工人8名,每月每人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高山鲜食玉米扩种面积是去年的3倍,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卖给养牛场、养猪场作为饲料辅料。”文成县宏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振瑞说。鲜食玉米种植农户以每亩60-80元的价格把玉米秆卖给养殖场,不仅避免了运输和储存的烦恼,还能增加一些收入。
此外,二源镇高山气候资源优势显著,绝大部分农户在夏季种植茄子、辣椒等蔬菜,前期的梅雨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还导致田间杂草疯长,给蔬菜生长带来很大影响。现在推广稻草覆土技术,在种植蔬菜时土地上铺上一层稻草,不仅保温保湿,还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冲刷,抑制杂草生长,省去了农户买地膜和打药的成本。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二源镇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收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多方共赢。下一步,二源镇将利用好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引进新型秸秆还田技术等措施推进秸秆高质量还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及区域“无烟化”,全力守护好“绿”色田园新“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