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乡土文化  ->  文化动态  -> 正文文化动态

【好书推荐】《有诗为证》慕白 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0日 来源:

  商震、霍俊明、路也、王士强、刘年、张二棍,王永联袂推荐:

  《有诗为证》慕白著,阳光出版社出版,精装,定价人民币58元。可通过支付宝,微信(13868685857)订购。

  内容简介:

  《有诗为证》是继诗集《行者》《开门见山》之后,诗人慕白的又一部诗集。集中收入的近200首诗作,写作时间跨度近五年,题材空间从作者的家乡包山底、飞云江出发,直达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在游历和行吟之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情感流动以及生命感悟,处处表现了作者对于语言的本真追求与诗学表达。在诗意与现实的统一之中,呈现了作者不追风、不唯美,特立独行,人诗互证的诗风坚守。《有诗为证》是一部当下诗歌现场“游吟诗歌”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一部为山水立传、为人性立论、为诗歌修心、为语言赋情的诗篇力作。

  名家推荐语:

  商震:关注慕白的诗歌创作已经有十几年了。关注他,一是因为他是可塑之才,他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地否定自己,在诗歌中获得新生。二是因为我了解他的心思与品行,他是一个下定决心要在诗歌创作中获得愉悦的人,是决心把余生交给诗歌的人。

  关于这部诗集,我高兴地看到了他在创作上的突破,看到他诗歌中的丰富与厚实。沿着中国古典文学的路径,吸纳了现代诗歌美学与创作手段,使其作品端庄中透着灵性,稳健中不失锐气。有时内敛得含而不露,有时具体得抽丝剥茧。

  慕白的外在形象是豪气中带着痞子气,而他内心的细腻,如在警惕中觅食的麻雀。这部诗集把他的外在形象与内心活动都表现得很鲜活。

  祝贺慕白又一本诗集出版,希望慕白在文学创作上获得更大成就。

  霍俊明:慕白可以被视为“自然诗人”“山水诗人”“行吟诗人”或“抒情诗人”,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为在精神词源和空间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词语的边界和空间的边界是互相打开的,这需要的是一个诗人的精神能力、求真意志以及襟怀、视野。他的诗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行走能力更具有时代寓言的效果。慕白不断将诗歌的视点投注在山水之间以及精神空间。对于慕白这样一个“行者诗人”而言,持有的是一颗并不轻松的自然之心、山水之心、故乡之心和赤子之心。他的致友诗、应和诗、送别诗、纪游诗以及怀古诗,不断强化了时间和空间背景,而诗歌的空间背景基本都是在山水之间。这更多转换为“山水之心”“山水课”“山水教育”“山水宗教”。慕白是身不由己的精神山水的游荡者,他是“父母双亡”的一个小县城的土著,也是“来路不明”“无家可归”的“外乡人”。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山水风物面前给我们的整体生存境遇提供一份精神证词。我们终于可以说出∶“纸上山水是一个当代诗人的精神底线”。

  路也:自称“文成土著”的慕白,以他的村庄包山底为圆心,在时间和空间里旅行,不断地扩大着生命的半径和写作的半径,从既乡土又现代甚至后现代的视点出发,以鲜活的汉语口语书写着他的温情,他的狡黠,他的爱人如己,他的侠肝义胆,以及他在当下生存困境之中的疑惑和探寻……总之,经验中的一切,几乎无不可以“上诗”,就这样,全都“有诗为证”。

  王士强:由“包山底”出发,慕白走向外界,成为诗人,而“包山底”也成为慕白为中国当代诗歌贡献的一个独特精神场域和美学空间。慕白的诗有着抒情的基底,以深情、真挚而感动人心。其写亲人、写故乡的许多作品称得上字字血、声声泪,呈现出一个真性情、讲信义、可亲可信的主体形象。这些诗中的“我”,无疑与生活中的“我”是高度合一、亲密无间的。对慕白而言,其“诗”与其“人”是高度一体的。诗人慕白具有一种“鲁莽的天真”,真实、坦诚、不装,在高度混沌、暧昧、假面重重的当今诗界,属实不多见。当然,慕白的诗并非全然是“古典式”的抒情,也有“现代式”“后现代式”的审视、批判、消解与反讽。事实上,他不是复古主义者,对于传统,与其说他是在致敬,不如说是在观望。他不是居高临下、恶作剧式地俯视,也不是一本正经、苦大仇深地仰望,其与传统之间是平等的、自然的,并对之进行着戏仿、反讽、插科打诨,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沉重的压力,也激活、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是对于传统的真正延续与发扬。慕白诗歌创作的现代性还在于他直面现实,直面社会与人心的变化,呈现出其内在的矛盾与困境。他笔下的包山底、飞云江、文成固然是精神的原乡,是值得全身心去爱的,但慕白并没有将其绝对化、唯一化,没有在其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写出了其在现代的处境与困境,并预言了其终将消亡的悲剧性,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使其写作切入了时代和人心的内部,是与我们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具当代性,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年:同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和慕白兄对世界的理解,对诗歌的理解,大致相同,加上慕白兄也喜欢在大地上漫游,很多我去过的地方,他也去过,因此我读慕白的诗,感到很亲切如故乡,很容易进入。作为江南人,慕白兄的诗风却与大多数江南诗歌迥异,不华丽,不晦涩,不精巧。质朴、粗砺且厚实,充满我喜欢的油烟味、泥土味和羊膻味,不像我经常往诗歌里偷偷地加药,慕白兄像所有善于做生意的浙江商人一样,其诗歌产品几乎全是干货,不掺甲醛、膨大剂、催红素、避孕药、三聚氰胺和抗生素。

  张二棍:慕白以温和而厚道的言说方式,用心体悟着有情生命,深刻冥思着无限生活。于是,他自在和圆融的诗句中,处处彰显着用心之大与触角之微。慕白特别擅长用自己的冷眼将外景糅合为心境,再以满腔热心去反照外物,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普世价值”,而内在的意蕴也渐渐托举出高拔的情思。慕白的诗,一句句为人间喊号,一行行替生民立心,在白纸黑字间,吟唱出自己的长腔短调,也完成了对世界最深情的凝视与扫描。

  王永:诗歌需要一己之心的生命热度,也需要真实性。真实性,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尺度,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能力。“相对于美,我更喜于真。”慕白的诗每首都渊源有自,有具体的“本事”,遇见看见的景物人事皆成所本,规避了不及物的臆想和漂亮而不落地的想象,从而是“有根的写作”。慕白的诗中很少见比喻,大都“直寻”,坚持率真与直叙,没有矫揉造作,具有“自然英旨”之“真美”。可以说,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是诗歌最根本的动力装置,由此带来的是语言的可信度。我们阅读慕白的诗歌,既睹性情,也见文字。商震称慕白“始终坚持着率真和直叙,选择词语的实在性,控制情感表达的节奏,让诗歌的律动恰好是他想要表现的生活的回声”,此可谓知己之论。究其根底,诗歌是“根情苗言”的艺术,而慕白展示了其在语言方面圆融的才华。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赵海镇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