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原创专栏  ->  文学  -> 正文文学

雾锁白云庵(散文)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

   

摄影/张嘉丽

    □ 文/铁夫

    十八日。下午。雨。
    颁奖会结束之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被安排到距县城仅五公里之遥的白云庵一游。
    似乎才刚刚关好车门,似乎才拐出几个小小的转弯,甚至连解说员被诗人们油腔滑调却又不乏风骚的调侃打断、尚未来得及从笑声中回到解说的正题,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也许是为了准确地为白云庵释名,终年缭绕的白云换成了白茫茫的浓雾,不要说白云庵,连四周的山脉也无法看见,到处是白蒙蒙一片,能见度不超过三五米。按照宗教律规,尼住庵、道住观。白云庵应是僧尼的修行居所,青灯古佛,月色梵呗,澄清的空妙境界超凡脱俗;不知为什么如今的白云庵成了道士的安居所在,道家玉笛笙鼓、炉火丹霞,仙气氲氤的归宿是云瑞天堂。这其间肯定有很多神秘诱人的故事,甚至有激烈的文化碰撞,可惜隐匿在云雾里的故事,只能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了。
    不过,这种雾,很独特,不是飘渺游弋的那一种,更不是羞羞涩涩的那一种,完全是一种有理有据的厚重!有根有基的密实!扯天扯地的浓酽!一句话:此雾有道,道行绵远。
    按照导游的解说:这里的雾,只有在它愿意的时候,才会露出山头,让你领略文成山脉的柔婉与秀美;要是它不愿意的话,哪怕你千呼万唤也不会露出一丝缝隙,就像今天下午,也不管你是来自遥远的北国还是南疆,更不管一个个自恃才高八斗、声气如牛的诗人如何大呼尖叫,它就那样以一种切切实实的遮盖,让你知道文成的灵山秀水具有怎样的一种神秘和凝重!
    走下车就是石级,既险且陡,似乎从一踏进这座岩庵岭开始,便毫不客气地给你一个下马威,让你知道这并非等闲的名山秉持着怎样的一种威严,同时也提醒你:要见到真佛,就是难!
    虽然雾很浓,却仍然无法掩盖路旁一株紧接一株的硕大枫树。听诗人慕白介绍说:这种枫树最适合在文成生长,加上没有多少用处,甚至连做柴火都不好烧,所以就被保留了下来,成长为参天的巨树,同时,也成就了只有文成才有的独特风景!
    在文成县境内,像这样的枫树古道,共有六七十条!所以,在文成,这种红枫古道,绝对不是个案。这是文成人民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文化的具象传承,因为有了文化的根,才会铺就这样独特的路——红枫古道,文成的旅游名片。
    沿着陡峭的石级,没有走出多远,一个个诗人早已气喘吁吁。在这群攀登的队伍中,年近七十的吴思敬老师、叶坪老师,他们就是不服输,宛如路边迟迟不愿吐露红色的枫树,在抗争,在坚持,在冲刺,在攀爬不止!哪怕秋天已经到来,哪怕早就应该更换颜色!然而,就是要高举绿色的旗帜,高喊绿色的宣言,坚挺着,镇定而又庄严,虽然缄默不语,却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沉默的力量!就像这台阶,每一个人,不管男女,不管老幼,不管你是穿着休闲装还是穿着西装,也不管你是穿着旅游鞋还是高跟鞋,你都得走,无论是快还是慢,是李少君先生 “胜似闲庭信步”般的轻松,还是如我等张大嘴巴喘息、“汗水湿透衣背”般的吃力,任谁,都无法落下一级台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却又必须奋力向前别无选择!
    也不知是修了多少世的行,才换得到此一游!绝壁之中,一座寺庙就那么稳稳地伫立千年!这就是白云庵也叫岩庵。绝壁之中,古色古香的飞檐高高地翘着,将我们一颗颗讶异的心挑起来,悬在空中,被白茫茫的浓雾纠结、缠绕、浸泡,隐隐中,似乎看到了佛的微笑,又似乎有了瞬间的顿悟,会意于禅的玄妙。
    一注飞泻的山泉,看不见源头,从山崖突然流泄而出,直直落在白云庵,清洗不惹污秽的庵顶,反倒让我们这一帮以诗人自诩的俗人无端地担心会将这从唐代屹立至今的白云庵给冲坏了。飞溅的水珠,更是无法融入我们冒出的汗珠,用一种嗖嗖的凉,击打我们瑟瑟的冷,以及我们裹着汗液的微微的热。在凉热交替中,在冷暖对冲中,疲惫与劳累在慢慢消失,重重的喘息在趋于平和,包括周围的雾,都在静静地散去。
    在这座古庵里,我们没有看见尼姑或者和尚。其实,对于这座古寺,没有尼姑或者和尚并不重要,只要有这满山的雾,有了这终年缭绕不散的雾,就宛如有了绵远悠扬的钟声,有了照亮滚滚红尘的经书与佛卷,更有了敲打昼夜的木鱼声声。
    此时此刻,我们面对古庵,古庵面对绝壁,绝壁面对大山,大山面对白茫茫的云雾。我们不需要追问:古庵的背后是什么?雾的深处是什么?佛的笑容背后是什么?世界的另一边是什么。此时此刻,只需袒露胸膛,让心脏的跳动应合雾的滚涌,让翕动的肺叶迎送山风的呼吸,让心灵与肉体被云雾拥抱得紧些、再紧些……

摄影/张嘉丽


    当我们的目光从绝壁中回到地面,我们的身子似乎真的有了一种轻松,一种成仙的酣畅。“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这句话猛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是的,今天到此一游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诗人,更是一尊尊未来的佛,关键看我们是否真诚地面对缪斯,是否真的一心向诗。佛说:一心向诗,也就是一心向佛。
    在下山的路上,李南和翁美林似乎不制造一点点高潮就对不起这座名山、对不起这次秋意的旅行、对不起这次所获得的诗歌奖——秋雨飘洒得最绵密的时候,她俩却远离了大部队,迷入到另一条醉人的路径。虽然她俩饱尝了孤绝的风景,浸润了大雨的酣畅,却让满车的骚人打爆了五花八门的手机,直到其中一人从艳丽的风景中迷途知返,接听了近似于呼救的电话,才让众人从焦躁中放下骚动不安的心,并制造出一些“诗眼”般的亮丽词句,将凝结在车窗上的雾气擦拭出一道道乐呵快意的痕迹。
    虽然,路旁的枫树还在一个劲地绿着,满树旺盛的生命还在全力抗击秋的浸染,尤其是那硕大的坚挺,似乎是坚毅的宣言,然而,偶尔的一片落叶,用通红通红的颜色在诉说秋的消息,用无怨无悔的坠落在体证秋的秘密,用清晰可数的叶脉在讲述秋天的不可抗拒——文成的秋天,真的来了。
    浓雾中的灯光如迷离的醉眼,辨不清文成的夜色。回到灯火中的我,却清楚地知道:厚重的雾,依然如唱诗班的歌声,萦绕在岩庵岭;依然如诵经的悠扬,在白云庵缭绕不散,而这缭绕如香火的文成的雾,必将在岁月的深处恣意盘桓,必将在我记忆的深处香意绵绵……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项露露编辑:张嘉丽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