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联动·与山共兴 | “智能方舱”长出致富菌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夏林艳 季向贤)红托竹荪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位于南田镇农事服务中心的红托竹荪“智能方舱”种植基地,通过智能化、立体化生产,发展了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下午3点,在红托竹荪“智能方舱”种植基地里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农户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种植竹荪,拆包、摆菌棒、喷洒营养液、覆土,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
据浙江万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万旺介绍,基地里共有八个方舱,红托竹荪种植后,总共可以收获四茬。据其介绍,红托竹荪“智能方舱”种植基地项目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有填补反季节、高密度栽培空白,突破地域、空间限制等优势,通过模拟文成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环境,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数据交互、配置温控、湿控、光照、新风等智能系统,自动调节红托竹荪生长所需的光照、养分、二氧化碳及土壤温湿度,保障红托竹荪生长环境。
据悉,“智能方舱”立体种植面积有3500平方米,放置30000个菌包,按每个菌包出鲜菇0.5斤核算,可产15000斤鲜菇,按鲜菇每斤100元的售价计算,一年种植2次年产值至少在300万元以上。

刘万旺说:“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方舱性实验,假如说我们这个品种质量非常稳定,那么菌种就不需要到外地去发了,栽培种的这个价格我们可以比贵州那边的价格控制还要低个20%左右。”
同时,基地每年从业劳动力达500多人次,累计吸纳村民20多人,村民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据悉,红托竹荪栽培也是“智能方舱”项目的首次尝试,目前基地已经引进4个菌种品类,计划培育生产出适宜文成高山气候环境的菌种,再推广农户广泛种植使用,让农户从“会”种向“慧”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