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新闻  ->  深度报道  ->  散讲文成  -> 正文散讲文成

文成县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朱宁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文成县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谥号“文成”作县名。属于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总面积1296.44平方千米。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2023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0.26万人。

  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一心,积极进取,厚积薄发,当前文成县在经济、文旅、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受制于山区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先天基础不足等因素,文成县在全省GDP排名中处于偏下水平,经济总体规模同其他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文成县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后发优势。

  针对文成县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一课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现予以抛砖引玉。

  一、文成县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不足

  (一)工业薄弱,发展水平低。文成工业基础偏弱,结构不合理,基本都是传统型产业,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低小散”现象突出,产业集聚能力不强。规上企业少,根据《2023年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文成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仅为6.4亿元,全年全县税收收入仅为7.36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7.16亿元,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小,仅为42.9%。且文成县财政支出高度依赖转移支付,2023年文成县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约为31.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52%,地方自生经济发展动能不足。

  (二)要素短缺,发展制约大。从用地看,文成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地处有“温州大水缸”之称的珊溪水库库区,生态红线和水源保护地比例很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很难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属地招商引资、养殖业正常发展等都受到很大限制;从人才看,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人口净流出,本地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引才更是困难重重。

  (三)与其他发达区县相比交通条件还相对落后,阻碍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文成县是浙江省陆域“县县通高速”中最后通达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是毗邻的泰顺县),至今没有通高铁。即便是通了高速,目前文成距离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车程依然较长,如距离杭州仍需4-5小时左右的车程,距离上海需6-7小时左右的车程。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制约了文成的高质量发展。

  二、文成县后发优势资源

  (一)生态资源与自然环境优势

  文成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2%以上;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稳居全省前茅,获评全省首批清新空气示范区、中国气候养生福地;水资源年平均储量16.79亿立方米,居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且水质优良,飞云江水质连续十年居省内八大水系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虽然文成立县时间短,但具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文成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以及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既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故里,也是革命老区县,拥有众多革命胜迹,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既是畲乡,也是浙江省第二大侨乡。逐步形成了以伯温文化为龙头,畲族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发展的丰富地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文成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百丈漈瀑布具有瀑雄、峰奇、湖秀、潭丽等特点,有“中华第一高瀑”的美誉;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除此之外,还有飞云湖、天顶湖、峡谷景廊、朱阳九峰等众多优秀的自然旅游资源。

  (三)华侨资源优势

  文成至今已有120年侨史。目前有21.45万多华侨华人分布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5%以上居住在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以意大利、荷兰、法国、西班牙和德国居多。归侨侨眷9.4万人,涉侨人数占全县总人口77%,侨务资源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以文成籍华侨华人为主体或文成籍华侨华人会员较多的侨社团有70多个,在国外华侨华人社团中担任副会长以上职务的有2000多人,被誉为“侨领之乡”,多位侨领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接见,政治影响力较大。

  (四)交通区位优势

  文成是浙西南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地处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文成成为连接周边多个县市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凭借“1小时公路交通圈”,紧密连接了浙南闽北的16座中小城市,且多为山区地带,适合发展区域交通和经济合作。

  三、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资源,以其作为支点,坚持“多轮驱动”全面打造文成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大、做强“山水侨城”建设这篇大文章。要“跳出文成发展文成”,在充分盘活属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借助好外部推力,将文成融入到全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中,避免县域发展陷入“孤岛效应”。要研究透国家的最新政策,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新风口、新机遇,将文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时代发展的风口,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做强“水文章”

  目前水资源的开发还处在粗放式的初级阶段。一是要拓宽水制品的生产范围,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当前文成水制品品类单一,附加值较低,品种开发、深度开发还有巨大空间,基于此要依托文成水质优良的地方独特优势,大力发展酱油、醋、酒(黄酒、啤酒、白酒)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生活刚需水制品的生产业态。此外,还可以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开发各类瓶装、罐装的涵盖红茶、绿茶、凉茶、养生茶等茶饮料产业。“好山好水好粮造好酱油、酿好酒、泡好茶”,酱油、酒类产品酿造,饮料生产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但利润空间巨大。通过发展好酱油、酒、饮料等水制品行业,不仅可以使优质水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同时也能使当地的粮食、茶叶等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还可以充分带动山区人民就业致富,属于发展高效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一条好路径。二是要利用水资源优势,挖掘和培育属地水上特色运动。在保护好水质、水生态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水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水上漂流、皮划艇、水球、水上飞板等,同时针对特定人群开发特色化项目,如水上研学、水上演出等,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增加旅游发展新方式。三是要在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淡水养殖。紧抓当下全球海洋遭受日本核污染的危机,转化为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加大淡水养殖扶持力度,加大淡水养殖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淡水产品的需要,提升群众饮食的安全感、幸福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做大“山文章”

  一是要科学规划,形成生态高效的高山种植、养殖业新格局。“全县一盘棋”,根据我县高山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点、线、面结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对高山种植、养殖业分别做出科学的布局规划。加大文成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发挥品牌“四两拨千斤”的效用,提升高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各乡镇高山农业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好蔬菜、杨梅、玉米轮作、茶、林下经济、种苗等种植产业以及中蜂、食草类动物等养殖产业。在相关高山乡镇的主要公路沿线,将这些特色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功能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带。二是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当今社会主流,要抓住这个契机,涵养“银发经济”,大力开发乡村康养、森林康养等休闲项目,构建“药、医、游、食、养、研”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城市康养休闲目的地,带动乡村农民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三)盘活整合资源,打好文旅融合“组合拳”

  目前文成的文旅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夜间经济短板明显;旅游景区之间呈现出分散的点与点状态,串联度不紧密、融合度不够高;内联外畅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一是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完成温武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现该铁路的正式开工建设,助力文成人民早日圆“高铁梦”。二是要利用融资手段整合盘活旅游资源。可参考学习张家界、黄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做法,将属地百丈漈瀑布、峡谷景廊、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刘基庙、飞云湖、岩门大峡谷、朱阳九峰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进行整体打包,引进外部优质资本投资,并积极争取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融资,对文成的旅游资源进行“大手笔”的开发建设。三是要加大对伯温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开发利用。学习借鉴外地历史名人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促进伯温文化的开发利用。加大开发伯温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打造好以伯温文化为核心的文旅品牌,进一步拓宽文成文旅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四是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一方面,要开发有属地文化特色的文娱演出,使“一天游”变成“多天游”。例如学习借鉴云南的《印象丽江》、西安《长恨歌》等演出,将本地的刘伯温传说、赵超构《延安一月》、周必大、富弼等当地名人故事改编成开放式舞台微短剧等,增强游客体验感,同时搭乘当下网络微短剧的热潮,借助抖音、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进一步宣传,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打卡。另一方面,要全面挖掘夜间消费潜力,构建夜间经济新业态。通过政府、企业、协会等多方联动,积极培育和引入侨品购物、游览、餐饮、演艺、体育、非遗展示等各类夜间消费业态,延伸产业链,不断丰富夜间文旅体产品供给,进一步拓展消费新空间,增加当地群众的就业渠道。

  (四)强化政策导向,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是做好财政存量资金的投融资运作,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随着招商引资手段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改变国有资本投融资模式,从传统普遍的“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为主向“资本运作、基金支持”转变。一方面,要精心组建打造一支懂行业、懂政策、熟悉市场规律的专业化政府投行队伍,精准把握国家最新政策,快速抓住新兴产业的风口期,精准确定产业招商内容。另一方面,要构建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充分考虑各种后果与风险,确保资本在各种意外情况下均能安全退出、收放自如,让国有资本在完成引进产业的同时,实现自身保值甚至增值。文成财政资金虽然体量不大,但像“合肥模式”这种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很值得欠发达地区学习借鉴的。二是积极参与国家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积极引进上游端的“低空经济”企业,引导、支持、鼓励本地符合条件的汽摩配企业向“低空经济”飞行器零部件生产转型。三是完善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国家前沿高科技产业链。半导体、芯片等国家尖端高科技产品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且精细,其中包括对空气质量、无尘环境、温湿度、噪声控制等方面,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达到最佳的工艺水平。而文成的空气质量、气候环境等自然生态优势都很符合国家尖端高科技产业的生产环境要求,大力引进发展半导体、芯片等国家尖端高科技产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地方工业发展效益,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五)凝侨心聚侨力,内外联动共谱“山水城”新篇章

  一是要进一步关心华侨侨眷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多措并举,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侨法的宣传贯彻,重视华侨的养老、医疗,华侨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让侨胞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从而发自内心感恩家乡,积极主动回报投资家乡建设。二是要用好华侨海外传播者的身份,助推文成的产品“走出去”。要让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45万名华侨华人成为文成产品的海外宣讲员、推销员。抓住“互联网+”时代,电商产业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引导文成企业、农业种植户与侨商对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文成杨梅、文成茶叶、糯米山药、高山稻米、蜂蜜制品等产品走出文成,走向世界,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引导侨商积极参与海外物流货舱建设,带动家乡经济进一步发展。三是要组建专班,做好华侨投资对接。组建专门为华侨投资服务的专班,谋划一批适合华侨投资的新质生产力项目,解决好华侨资金“投什么,怎么投,怎么投出好效益”的问题,推动侨力回归、侨资回流,助力解决文成发展资金匮乏的瓶颈难题。

  (六)聚焦人才赋能,助推“山水侨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人才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关键资源。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文成发展的一大难题。人才资源一方面靠“引”。一种模式是“引智引人”。要充分掌握在外发展的优秀人才情况,以浓郁乡情,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另一种模式是“引智不引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理念,将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面向国内外,以“千金买骨”的格局、气魄、诚意,招揽天下英才之智慧为文成所用,构建民间智囊团,为文成“山水侨城”建设发展积极出谋划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天下智慧而成事业,让天下有“文成人”,让文成有天下人。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靠“造”。即培育本土人才。培养属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直播人才。同时,要挖掘熟悉当地情况、具有乡土情感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大力培养高质量、与文成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各类本土实用型人才。同时要通过完善和实施好人才的家庭安置、子女就学、住房、就医等方面优惠、保障政策,留住各类专业人才。关心关爱人才,让广大人才人尽其才,在文成县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各显身手,发挥出人才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监制:黄金杰监制:陈叶静责编:赵海镇编辑:项露露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