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成结缘(七)
沈宗文那年的土壤普查,我参加了,弄懂了土壤普查的真正意义,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特殊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农林牧诸业,必须摸清土壤资源,重视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根据国务院(1979)111号文件精神和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的部署,文成县于1981—1984年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79年3月,搭上春寒料峭,我与另外五人,匆匆忙忙赶到瑞安市高楼区石龙乡,参加温州市土壤普查试点暨技术培训,待了近一个月时间,白天围着山地水田转,晚上学习土壤普查知识,感觉有点累。从石龙乡回来,我们紧锣密鼓地谋划着文成县的土壤普查工作。成立土壤普查机构,购置图件、航片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县路线踏勘,筹建简易化验室,忙得不亦乐乎。根据土壤普查工作的特殊性,县农业局决定招聘有高中学历的知识青年。我们对报考的青年先进行土壤普查知识培训,再进行考试。考试的试题是经过土壤普查办公室集体讨论之后由我组织的。试题是综合型的,比较灵活,不需要死记硬背。有一题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要在干旱时进行耕地松土?在雨后也要进行松土?答案是简单的,但很能迷惑人,一不小心就会答错。干旱时松土是为了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抗旱的作用。而雨后的土壤比较板结,土壤中的空气比较少,不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作物生长。看起来总的目的是一样的,为了促进作物生长,但是个中的科学道理却是有差异的。经过培训、考试和综合评审,择优录用25名青年为土壤普查工作队队员。1981年2月,土普工作人员踏着春节的脚印,脸带节日的笑容,在县农业局的会议室集中,聆听领队关于土普试点工作的讲话,最后宣布兵分两组,分别到大壤乡、上林乡开展试点工作。
我参加的一组在上林乡。到乡里之后,首先向公社领导汇报来意、时间安排,接着利用航片,实地踏勘,在地形图上勾绘行政界线,确定土壤主剖面点位置。土壤主剖面,它是阅读和解剖土壤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阅读土壤主剖面,我们会知晓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提出应用和改良土壤的措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增效。因此,我们选择在适当的地方挖掘土壤主剖面,观察记载土层厚度、颜色、结构等相关内容,采集土壤样品和岩石标本,经化验获取土壤样品的相关数据。第一次挖掘土壤主剖面,是个顶真的活。土壤主剖面坑要挖在合适的地方,具有土壤代表性,剖面坑大小要符合规定的长、宽、深尺寸,如80㎝×80㎝×80㎝或100㎝×100㎝×100㎝,便于操作、观察和记录。经过室内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分类。再经过土样速测化验,绘制图件,编写土壤普查报告,量算土壤面积,填写各种统计表格,初步完成了上林乡土壤普查工作任务。最后召开土壤普查成果汇报会,介绍当地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障碍因子及改良措施,向当地政府上交四图一报告,即比例尺为1:10000的土壤利用现状图、土壤分布图、土壤农化综合图、土壤利用改良图和土壤普查报告,上林乡的土壤普查工作才算完成。从上林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整个过程来看,土壤普查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繁重、艰苦和技术性强,而且关系到方方面面。如果哪里出了点偏差,整个结局就会像不会拼图的小朋友一样,整个画面就不能“密丝断缝”,将会漏洞百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将贻误全县的经济社会建设,造成大的损失。所以,土壤普查工作的各个细节都必须按照设定的规矩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接下来是面上全面铺开,在全县65个乡(镇、场)、1287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展土壤普查工作。在那么广大的范围里作业,你想象不出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辛苦。野外作业凭着一双脚板,翻过全县每一座山头,走过全县每一块田地。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艰辛前行。夏天山上闷热,一走一身汗,冬天山上寒冷,山风剌骨。年青人脚上的鞋,穿不了几天就破。挖掘土壤剖面坑也不轻松,按规定,土壤主剖面坑要挖将近一米见方的坑,一天要挖好多个这样的坑,工作量太大。幸好我们的土普队员都是年轻人,能吃苦,有力气,可以胜任。他们说,年轻人的力气嘛,睡一个晚上就回来了,没有啥可惜的。说得多好啊!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哪里来的?来源于最初的信念,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他们在山间田野快乐的样子,真看不出是吃苦受难的人,每天往回赶的路上总洒满青年人的欢声笑语。回到驻地,等待他们的是做室内工作和炒菜煮饭的同伴,相互之间少不了问候,少不了玩笑。这里得补充介绍两句,我们的土普队员,年轻人,工作量大,饭量大,报酬低。为了节省开支,改善伙食,我们都是自己开火,每天派出两名队员轮流值日,买菜做饭,想方设法让大家吃得满意。一旦碰到休息的日子,我们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改善伙食,保证大家有充沛的体力。
野外作业结束之后,进入室内整理阶段。虽然工作面变窄了,但整个工作量还是十分繁重的。对全县2219个土样进行分类排队,要逐个检查校对;对372个农化样品、283个剖面分层样品进行化验,分别进行2232项次和3679项次;对使用的465航片中的431张航片相关资料要转绘到地形图上,并在经航片转绘的1:12500土壤底图上进行面积量算。按规定填写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印制的统计表格9类14张,以及将土壤普查所有资料(如航片、图件、文件、报告、教材、成果应用、统计表格等)分类装订成册。最后,在土壤普查资料逐级汇总的基础上编写《文成县土壤志》(1984年付印)。从1981年2月开始到1984年12月结束,前后花时4年。在这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为了实现“五个查清”(查清全县的土壤类型、查清各类土壤面积、查清土壤分布规律、查清土壤养分情况、查清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的目标,土普工作人员充分发扬了“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愿吃苦”的“土普精神”,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创造了一个个优异成绩,获得省级验收的高度评价。
土壤普查工作是个锻炼人的学校,通过土壤普查工作,青年们成熟了,老练了。土壤普查工作结束之后,土壤普查专业队员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8人当上了农科员(林科员),8人进了企事业单位,6人选择了经商和出国谋事,为实现各自的美好人生继续前行。我们土壤普查工作队一伙人,一起工作了4年时间,相互间友谊情深,土壤普查工作结束之后,经常创造机会在一起聚一聚,叙叙旧,在县政府大楼前、在县农业局大楼前、在泗溪大桥上合影留念,为的是那年土壤普查那个不了之情。(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