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与夜的坚守 刚与柔的防控——记巨屿金飞隔离点逆行工作者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宽群)金飞隔离点---从雷厉风行的建立到昼夜更替地坚守,黑夜与白天的轮转,他们的身影依旧与时间赛跑,繁忙与寒冷的交替,他们的激情依然与初心相守!“硬”核防疫和“软”心服务书写了隔离点服务团队的光辉事迹。
巨屿金飞隔离医学观察点是我县最大的隔离医学观察点,占地面积51.5亩约3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万多平方米,共有床位308张。该隔离点于2022年1月26日紧急启用,先后对259名人员进行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自启用至今,培训指导46次、消毒隔离管控48次、核酸采样6次共798人次……一串串台账数据的背后,是金飞隔离点忙碌的每个日日夜夜。这既是对全体工作人员体力的考验,也是对心理的考验,由于日夜坚守,高强度的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都闪红灯了,然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轻伤不下火线”,没有任何抱怨地坚守在岗位上。因为他们都知道:守好这重要的一班岗,就是他们的职责。

与时间赛跑,保障隔离点火速建成投用。年关岁末,随着杭州疫情确诊人数的增加,春节返乡潮带来的防疫压力剧增,守住防疫安全和人员安全“两条底线”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县城两大隔离点床位爆满,指挥部决定紧急启用巨屿金飞隔离点,该场地是一大型废弃工厂,改建隔离点后设施简陋,部分配套尚在完善中,科学防控短板突出。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考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时间紧,任务重面前只能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县防控办紧急指派工作组入驻隔离点进行完善优化,并限期投入使用。新组建的10人工作组第一时间奔赴巨屿,还来不及找好房间放下行囊,就紧急组织开会,成立工作专班,投入紧张的建设部署中。
这一天,对工作组来说,是艰辛而又难忘的起点。落脚之后,才知道工作有多艰难、任务有多艰巨。没有现成的工具和材料,就在现场加工,缺少工人就紧急调运。防控指挥部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即使是这样,作为以人工安装为主的隔离墙、隔离房拼装任务,人手还是远远不够。重重困难面前,工作组硬是咬着牙火速将厂房划分出符合防疫标准的办公区、缓冲区、警戒区,隔离区。当晚,施工队一撤离,隔离人员就陆续入住,正式打响了激烈的防疫战斗。隔离点总负责人王建文动情地说:“青年之担当是不惧,是偏向虎山行的逆行。我们的工作组入住的宿舍条件简陋,只有一张简易床和一个衣柜,没有热水,无法洗浴,他们每天起早摸黑,甚至是通宵达旦,急难险重时,身兼数职,出色完成艰巨任务。”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战士们”用实际行动温情守护着疫情隔离点,用初心诠释着对人民的坚守和担当,才为这寒冷的早春增添了无限的温暖。
与组织同行,构筑隔离点坚固“红色堡垒”。隔离点启动伊始,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工作组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自己战“疫”的决心和信心。作为隔离点的“大管家”,隔离点党支部书记周宽群的电话从早到晚几乎一刻不停。为保障隔离点正常运转,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尽心竭力,连续通宵熬红了双眼。他佝偻着背强忍旧伤复发带来的伤痛,把总调度,并在第一时间对反映的问题和个性诉求进行解释劝导、协调解决。在繁重的工作中,还不忘组织学习最新防控要求,主动找干部谈心谈话,凝聚专班战“疫”合力。战“疫”一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党员冲锋在前,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上都有党员们冲锋陷阵的身影。“都是应该的!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能多做些心里更踏实,我想家里人虽担心但也支持!”党支部副书记,县发改局干部苏特正是靠着这种朴实的责任感,在“逆行”中奋勇向前,随时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因长时间高强度的连轴转,他的声音嘶哑得说不出话来。作为抗疫一线上的“铿锵玫瑰”,黄坦镇卫生院的张李芬总是最早起来打条码做核酸检测,最晚去休息,始终默默坚守着责任连续通宵伏案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基层女党员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县人民法院政治处干事赵炜云,主要负责隔离人员的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政工专家”变身为“统计员”,为确保数据正常接收和上报工作,她通过一次次准确无误的记录、汇总、上报,将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信息汇成有力的“武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隔离点社工刘国孟因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被大家尊称为“孟小心”,他总是在材料中埋头认真核对,每一个精准数据的背后,都是多次核对确认的结果。在工作白热化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仍然记得很久前安排的琐碎工作。
与实战接轨,细化隔离点科学运行机制。一个隔离点,就是一座“抗疫堡垒”。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防控体系,才能守住防疫安全和人员安全“两条底线”。工作组狠抓分区设置、突出封闭管理,严格按要求设置“三区两通道”(即生活区、隔离区、物资存放区以及工作人员、隔离人员双通道),张贴标志标识,做到区域独立、通道专用。按感染学标准,在各区域内用警戒带明确划分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合理设置医废垃圾暂存点。体温检测、派发餐食、物资配送、环境消杀、情绪疏导、警务保障、数据统计、人员接收转诊、核酸检查等等,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健康,既需要严谨专注,更需要默契配合。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工作专班分成医疗、后勤、协调、警务、消杀五个小组,通力协作,无缝对接。工作组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夜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不分昼夜地进行疫情防控培训、演练,严把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县紧急抽调的后备力量充实到防疫工作组后,立即发挥“协同指导员”、“点位守门员”、“健康观察员”、“日常调解员”、“物资管理员”、 “应急处理员”等作用,确保了隔离规范有序运行。为保证隔离点的安全、高效运转,针对被隔离人员多、仓位分布远、地形情况复杂等特点,对被隔离人员实行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值勤管理三班制,24小时轮班值守。为科学管理,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还制定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规范和接收流程》、《防疫物资管理制度、心理疏导工作制度》、《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突发疾病处置、解除、运行、应急处置流程》、《医学观察场所应知应会》、《被隔离人员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相应制度,陆续完善了值班表、隔离人员统计表、隔离人员就餐表、来访人员登记表、工作人员体温测量表和入住人员明细等表格,使安保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的有序开展。



与温情相伴,传递隔离点人文关怀热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生活很无奈。”也许是被隔离者对封闭管理的切身体会。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年轻人居多,被隔离后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不安,老年人虽少,但也有思想倔强、不好沟通的地方。面对这种情况,工作组不厌其烦地宣传隔离政策。还有做核酸时医疗组姑娘们那温柔的一句“今天身体情况怎么样”敲响不少被被隔离人员的心门,让被隔离人员感受到了隔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也戳到了很多被隔离人员的泪点。除了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为二百多名医学观察人员做好后勤保障。为方便联系,工作组成员组建微信群,所有需求都由工作组成员进行汇总传递。观察点隔离的密接者里年龄跨度大,个人需求不一,有电视机开不了的、有需要卫生用品的、有需要充电器的,有想看书籍的……只要有要求,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一区A23过敏了,医生及时诊治,初步诊断湿疹,免费送药并嘱咐消杀人员他门口尽量避免喷洒消毒;三区B16一位13岁的Ⅰ型糖尿病小留学生入住后,在饮食上需减少高糖水果,则单独送去西红柿等适合的食物,督促用药情况,及时补充所需药品注射用胰岛素;四区A32房间主诉头疼,身体不适,紧急调配血压表、水银体温计,并请医生来诊治,及时处理了他的不适。二百多人的一日三餐要分成四个区投送。对于"众口难调"这个词,此时工作组感受最为深刻。由于被隔离的人员部分是病人如有糖尿病患者,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低糖食品;对于老年被隔离的患者,则需提供易于消化的软质食物;另有一位回族姑娘,工作组则联系餐饮部专门为其提供清真食品。隔离点工作人员是最早见到一日三餐的人,但因工作时间关系却往往是最后吃到饭的人。解除观察后,工作人员还为被解除人员一一送上新年大礼包,并送上温馨祝福。温暖是可以互换的,工作组的真情呵护也换来被隔离人员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与群众连心,共叙隔离点军民鱼水深情。隔离点活跃着一群传承红色基因的新生抗疫力量,他们是继“天使白”、“警服蓝”和“志愿红”之后的又一抹抗疫色彩——“迷彩绿”。9名退役军人组成了“志愿服务突击队”,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既是退役士兵,也是复学大学生。他们逆流奔跑,那坚毅的身影,始终矗立在疫情防控“疫”线。他们用无私奉献,为青春履历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了二年兵,每年除夕都是在哨位上度过的。今年,除夕之夜,我又站在了‘哨位’上,虽然有点想家,但军人的使命与责任让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把组织上交给我的工作做好。”张文华动情地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不穿军装仍是战士,抗疫一线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支持你们的工作。”90后退伍军人郭可海坚定地表示。吴文局是疫情防控隔离点消杀组成员,这位90后小伙子,从隔离点成立之日起24小时随时待命,每天要背着50斤的桶,对集中隔离点各楼层走廊、楼梯和房间消杀两次。经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无法按时按点吃饭。即使工作量大,他也毫无怨言。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逢战必出,战之能胜”的军人本色。被隔离对象程微珍表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退役军人的身影,我感觉到特别的安全,也特别的放心,在此,我非常感谢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这种军人风范。”是的,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就是一面旗帜,“退役不褪色、冲锋永在前”的军人品质,通过一滴滴汗水、一个个永不停息的脚印,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彰显忠诚奉献的军人本色。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是闻令即动、英勇善战的警务人员;是勇于担当、忘我工作的党员干部;“是若有战,召必回”主动请缨的退伍大学生……金飞隔离点只是文成防疫工作的缩影,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用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诠释了铁军的担当。
编辑:夏晓强 责编:赵海镇 监制:陈叶静 总监制: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