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距离”中的战疫故事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蔡徐莹)年初新冠肺炎的疫情让人揪心。高速通道关闭,居家隔离观察,回不去的家乡,到不了的单位,见不到的亲人,这些距离间藏着许多无奈的叹息。而文成税务“党员冲锋队”的战疫故事中,“距离”却蕴含着温暖的力量,关于责任、关于担当、关于使命。
县城到乡镇:我想尽我的一份力
“大家奋力抗疫,我也是党员,我也想尽一份力啊!”看到微信上大家忙碌的消息,58岁的老税务胡慧积恨不得马上撸起袖子加入“战疫”。但因为严格的管控制度,身在20公里外镇上的他无法进入县城,只能看着手机干着急。
“县里组织‘居地报到·接力战疫’活动,号召大家配合当地乡镇开展防疫工作,请大家积极报名。”消息一发出,文成税务16名税务干部立即响应号召,胡慧积也第一时间完成了“线上报名”。“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叫我帮忙”,完成信息登记后,他还不忘和负责的干部嘱咐,很快他就接到防控宣传的任务。
“老师姆,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啊”“阿娒,现在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年轻人安安心心在家陪陪父母”,胡慧积用最亲切的乡音和最通俗的语言,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老胡总学一些网上的顺口溜,用方言向大家宣传,镇上的老人最听他的话了”,玉壶镇的干部笑着说:“现在我们小组里都在说‘老胡一开口,病毒都赶走’!”
清晨到深夜:我已经3天没和孩子见过面了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和孩子虽然住在同一间屋子里,却像相隔两地一样,已经3天没见过面了”,说这话的是“冲锋队”里的“夜行侠”罗运高。
轮到白天值班的罗运高,7点就要开始工作,离开家时,孩子还在睡梦中。一个早上马不停蹄走访住户,询问有无人员发热,有无外出返乡人员等情况,并记录好“三张清单”,下午到家,口干舌燥的他没来得及抱一抱孩子就累得倒头大睡。到了晚饭点,罗运高被一通电话叫醒,是紧急任务:在所有居家观察人员的家门口贴好温馨提示和提醒事项,今晚就要完成。
急忙出门,打印资料,对照住址,出发已是深夜。凌晨3点,罗运高和2名青年志愿者刚刚结束工作,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
门里到门外:我们要传递的是关爱
“对不起,您不是本小区居住人员,现在不能进入小区。”“对不起,隔离期还没结束,您不能外出。”管控组里一贯春风服务的刘婷最近说的最多却是“不近人情”的拒绝。
“我们关在家10天了,也没什么症状,今天让我出门吧,你看这纸上写的,家里缺好多东西,日子都没法过啦!”门内的刘阿姨拿着购物清单向门外的刘婷抱怨。“阿姨,居家隔离一定要满14天的,您还没……”“哎呀,隔离也要吃饭的嘛!”一看刘婷不同意,阿姨着急地抢白。“您别着急,东西我们会联系志愿者买的,你们安心在门里,我们在门外一定做好服务。”刘婷接过了购物清单。“哦哦,谢谢你啊,辛苦你们了。”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刘阿姨顿时放下了心。
“隔离不是惩戒,而是一种保护,我们在人员管控的时候不仅要做好管理,更要做好服务,安抚大家的情绪,我们要传递的不是彼此对立的立场,而是一份真心实意的关爱。”刘婷说着,脚步不停地就去为刘阿姨联系志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