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77-67898890 广告热线:67810777 | 关于我们 | 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成新闻网  ->  文化  ->  原创专栏  ->  文学  -> 正文文学

“文成人物记”之陈茂烈:大清官与大孝子

□五有先生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7日 来源:文成新闻网

  在文成的县域内,

  能入国史正传的仅二人:刘基与陈茂烈;

  在文成的县域内,

  既能入国史又能中进士的,更仅二人:刘基与陈茂烈!

  这陈茂烈,是个大清官,又是个大孝子!

  

       文成明代多伟人,有千古人豪刘伯温,有全国知名天文学家陈时敏,还有个大孝子和大清官陈茂烈,其后世族人是称他为“茂烈公”的。

  陈茂烈(1459——1516年),字时周,世居瑞安第五十都周南大坑村。“都”是元明清时的行政单位,其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五十都即玉壶。周南大坑现划归周壤镇。

  一

  陈茂烈是个中了进士和入了《明史》的人物。

  考中进士的分量,大家的概念可能还不太清楚,有必要稍作提示。大家都晓得《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故事,他中了举,竟然高兴得发了疯(是真疯了)。“中举”就是考中举人,而举人,就是秀才们到省里参加考试而考中的人;考中举人,可就有当官的资格了。那什么叫进士呢?进士就是举人们到京都参加考试而考中的人;考中进士,一般来说,就有个副县长级别以上的官当当了。举人和进士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二十五。这也可见,能考中进士的,智商都是非同一般的人。

  谁若是死后能入《县志》的,就已是很不错的了,若是能入《府志》或《市志》的,就更是不容易,能入《省志》的呢,就已是十分的厉害。而《明史》是国史,是二十四史之一,陈茂烈能入《明史》,当然是个非常了得的人物了。凡能入国史正传的,大多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的人物,精英中的精英。

  在文成的县域,能入国史正传的仅二人:刘基与陈茂烈;在文成县域,既能入国史又能中进士的,更仅二人:刘基与陈茂烈!

  二

  关于陈茂烈,据《明史》是这么记载的——

  他做过江西吉安府的推官。这推官,就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检察长。有一次,为了去考核官吏的政绩,他要渡过淮河去。恰好那天天气奇寒,他又没棉衣可穿,渡江时昏厥了过去,差一点被冻个硬死!做个检察院的检察长,竟然没添置一件棉衣来穿!

  后来,他进朝廷任监察御史。这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中纪委里的高官,权力是够大的。可他身上的袍服仍是极为简朴,坐骑也是一匹疲马。这好比是,人家都已穿名牌,开豪车了,而他还是身着旧衣服,脚踏自行车!当时的人们看了,都是肃然起敬,站在路旁向他拱手致敬!

  因母亲年老,他就请求归家奉养了。

  退休后,家中除供养母亲所需的物品外,自己却连一床蚊帐都没有。种菜,挑水,都是亲自动手。当地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委书记或市长)得知他如此劳苦,就特派两个衙役前去帮他。可未到三天,两个衙役就被打发走了。

  朝廷吏部(跟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合称“六部”,现在国务院的“部”就源于此,而吏部是管人事的,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体谅他家贫,就以晋江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的待遇另加照顾,他却硬是不肯接受。福建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奏请皇帝每月给他若干粮食,他却上书说:“我已足够,统统不要!”这一次,朝廷就再没听他的了。

  母亲去世,陈茂烈悲痛欲绝,几乎哭瞎了眼睛,很快也就死去!

  另据传,福建巡抚(巡视本省的军政、民政大臣)是他的门生,得知恩师告老返乡后生活拮据,便特意制作了十只金螃蟹装在竹瓮中,派人送去孝敬。陈茂烈接过瓮,感觉沉甸甸的,揭开盖子一看,与通常的螃蟹并没两样,心里犯嘀咕:为何如此沉重呢?于是便取出一只端详,才发现这“螃蟹”是金子打造的。陈茂烈深知巡抚的用意,就原封不动地把“螃蟹”放回瓮中盖好,假意说:“瓮中的螃蟹都已死了,吃不得的,我一只也不要,请带回吧!”差人不敢执拗,只好把“螃蟹”带了回去。

  三

  那些籍贯有争议的大人物,人们多愿把他们拉过来作为自己的同乡,比如刘基,也比如陈茂烈。瑞安人就说陈茂烈是瑞安的,文成人却说他是文成的。虽是还没进行公开抢夺,像青田人和文成人那样争刘基,但在文成和瑞安的文人圈子里,却早已是暗中争夺着了——

  《瑞安市志》说:“陈茂烈,字时周,世居嘉屿乡大坑(今属江溪镇)。”江溪镇,就在现在瑞安马屿的边上。而《文成县志》却说:“陈茂烈,字时周。周南大坑村人。”文成周南的大坑跟瑞安江溪的大坑,实在相距太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了。

  这两种讲法到底哪个对?当然是《文成县志》的对。

  陈茂烈的故居在“嘉屿乡大坑”,这是无可置疑的。乾隆《瑞安县志》说:“陈茂烈,字时周,世居邑(本县)嘉社乡五十都大坑山。”嘉社乡即嘉屿乡,屿、社方言同音。民国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间撰写的《瑞安县志》也说:“陈茂烈,字时周,世居嘉屿乡大坑山。”那么,嘉屿乡的大坑,到底在哪里呢?据查,嘉屿乡包括当时瑞安的第四十八都至第五十三都,其中,五十都的治所在文成县的玉壶镇(故玉壶又有“五十都”之称),区域包括当时的大洋、大尚(即大壤)、大坑、乌沙等,大致包括现在文成县的玉壶镇和周壤镇。那大坑,正在现在周壤镇的范围内。

  而《瑞安市志》说嘉屿乡大坑就是今瑞安江溪镇的大坑,不用说是想当然了。其实,《瑞安市志》就前后打架,自己就把自己否定了:在介绍江溪镇时,就说“明嘉靖时属来慕乡三十九都和广化乡五十四都(作者注:广化乡没五十四都)”。也就是说,现在的江溪镇由原来的来慕乡和广化乡的各一部分组成。可见,那里的大坑不是嘉屿乡的大坑。

  当然,五十都的大坑原属瑞安今属文成,这情形,就如同刘基的故里南田,旧属青田今属文成一样。

  文成和瑞安文人的争陈茂烈,并不仅仅是他能入《明史》和考中进士。那根本原因,他是个大清官、大孝子。这么看来,陈茂烈的文成瑞安之争,不只是在争名人,更主要的是在争孝子,争清官。

  四

  我们都说陈茂烈是我们文成周壤镇大坑人,而《明史》却说:“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说他是福建莆田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就需从陈茂烈的前辈讲起了。

  陈茂烈的曾祖父是为朝廷立了军功的,被任命为福建兴化卫的总旗。明代军队,依刘基的建议实行“卫所”制。自京师到郡县,都设立“卫”和“所”,分属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大体上,每个“卫”五千六百人,“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百户所”一百十二人。每个“所”设两个“总旗”,十个“小旗”。陈茂烈曾祖父就是“总旗”的头儿。

  既然陈茂烈的曾祖父做了总旗的头儿,那他的祖父、父亲自然也就入了那里的军籍。陈茂烈八岁那年,被从大南大坑接送到了他父亲那里,从此就住在了莆田城西的梅峰山下,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梅峰先生”。

  他是不时地回乡祭扫先人坟墓的,据史料记载起码有两次。这也可见,他的曾祖父、祖父包括他的父亲都是归葬大坑的。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是瑞安五十都大坑人的。至于《明史》为什么把他当作莆田人,我就不太清楚了。

N 编辑:陈叶静责任编辑:陈叶静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全站导航

  • 相关链接